【NOW健康 翁靖祐/新北報導】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皮膚免疫科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陳俊賓醫師指出,國人一生中約有23.3%的機會發生蕁麻疹、平均每4人約1人具風險。除食物、藥物過敏引起的急性蕁麻疹,也有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簡稱CSU)。發病期間,如同蚊蟲叮咬的「紅、腫、癢」症狀可能纏身數十年。
蕁麻疹好發於女性 有以下症狀勿輕忽
陳俊賓醫師分享,在沒有免疫調節劑的年代,一名40多歲的女性護理師,長期飽受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所苦,就算穩定服用抗組織胺,症狀也無法緩解,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她,為了止癢,甚至不惜裝上人工血管,自行施打止癢針,方能好好睡覺、專心工作。所幸,隨著免疫調節劑的問世,讓她終於能透過免疫調節劑穩定治療擺脫癢感。
陳俊賓醫師說明,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好發年齡為20至40歲,女性發病比例是男性的2倍。屬於自體免疫系統失調的疾病,過敏原、壓力大、焦慮等情緒都有可能誘發。發病後,患者會出現「紅、腫、癢」3大症狀。由於常被視為吃到不新鮮食物的偶發性過敏反應,患者往往耽誤了治療時間,陳俊賓提醒民眾若突然且反覆出現3大症狀超過6週,務必要前往大型醫院進行檢查。
蕁麻疹不僅影響身體 憂鬱症也可能因他而生
陳俊賓醫師強調,除了外貌的影響以及癢感外,也會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如,隨著求職季節的到來,若病灶發生在臉部,如:嘴唇腫脹、起紅疹等,無疑會衝擊患者的面試信心。也有研究指出,有4成的人因癢而工作表現不彰,生產力也下降2成以上,也有2成的患者因病而影響出勤,其中有將近4成的患者每週請假時間超過1天,影響到工作表現。
除工作表現以外,逾半數患者癢到睡不好,焦慮與憂鬱的風險更是常人的1.79倍與1.61倍。在親密關係層面,將近7成女性患者具有性功能障礙,整體而言,逾半數患者處於高度精神壓力、僅略低於癌症。
確診蕁麻疹別著急 新藥物帶來新希望
中華民國免疫學會副理事長陳怡行鼓勵,目前有多元藥物可治療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尤其是如今已有治療副作用相對較輕的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以及免疫調節劑可做選擇。在上述新武器的幫助下,治療戰線已拓展到第三線,也將治療目標設定為「病灶全數清除」。透過免疫調節劑的治療,每5位患者就有超過3位擺脫病症。
陳怡行也提醒,面對慢性自發性蕁麻疹,謹記「3要、1不」口訣。首先,「要就醫」莫名發生紅、腫、癢3大症狀超過6週,就要到大型醫療院檢查與治療。「要持續」的使用藥物,才能及早控制疾病、清零病灶。最後,「要回饋」自身對於治療的期待與治療期間的不適,以利醫師判斷。此外,「不依賴類固醇」也很重要,過度依賴,不僅無法對症下藥,停藥後可能面臨更嚴重的疾病反撲,如水牛肩、月亮臉、甚至青光眼、白內障等副作用。
核稿編輯:陳如頤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想瘦身又怕老變醜?補對1物是關鍵 專家「硒」利推薦
▸雙胞胎兔寶寶牙矯正大變身! AI系統助矯正把握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