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
-
肝膿瘍與大腸癌成正相關! 醫籲定期檢查長者更要小心
癌症新知 / 腸癌4162臺北榮總感染科林邑璁主任研究發現,得到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起的化膿性肝膿瘍的病人,很高的比例帶有大腸的病變。臺北榮總過去13年共有112位化膿性肝膿瘍的病人接受完整的大腸鏡檢查,其中有45位(40.2%)病人發現有大腸腺瘤性息肉,12位(10.7%)病人發現有大腸癌,大腸病變的比例相當高。 -
大腸癌致病元兇!不良飲食恐惹禍 定期篩檢能遠離風險
癌症新知 / 腸癌4720年末將近,節慶聚餐邀約多,然而民眾飲食西化、攝取肉量過多、纖維太少等習慣竟會增加大腸癌發生機率!110年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為國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位,新診斷個案中50歲以上民眾占約9成,為主要受影響族群。國民健康署表示,平時除了均衡飲食,大家更要定期篩檢,政府有補助50歲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大腸癌篩檢,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
日行萬步也難逃!7旬翁糞便潛血陽性 竟是大腸癌前兆
癌症新知 / 腸癌5533大腸癌早期無症狀,等到有症狀通常都已是第2期以上,而接受篩檢及早治療,存活率高達9成,且從長期研究的結果來看,大腸鏡檢查可有效降低70%大腸癌死亡率!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林裕鈞表示,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千萬別輕忽以為是痔瘡或吃豬血造成的,建議積極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詳細檢查全段大腸。 -
大腸癌篩檢可個人化 北醫研究證實有方法判知罹癌風險
癌症新知 / 腸癌6565臺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指出,透過糞便潛血濃度可精準預測大腸癌發生及死亡風險,潛血濃度越高者應儘快接受大腸鏡檢查或縮短篩檢間隔,濃度較低者則可考慮延長篩檢間隔時間。 -
中秋烤肉健康吃! 國健署:享受美食不忘定期腸癌篩檢
癌症新知 / 腸癌6131根據國民健康屬110年的資料顯示,大腸癌是國人癌症發生率第2名,主要影響50歲以上的族群。衛福部提醒,國民健康署目前提供50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盼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衛福部呼籲,中秋佳節期間,除了關注自身健康,也別忘提醒親友做篩檢,讓節日更安心。 -
男子爆瘦8公斤!罹大腸癌第3期 體內藏多顆腺瘤型息肉
癌症新知 / 腸癌5397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鄭乃源表示,大腸息肉可分為增生型、發炎型及腺瘤型,而其中腺瘤型息肉易有癌變機會,目前研究超過8成大腸癌與腺瘤型息肉相關。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統計103年至112年大腸內視鏡受檢者共8萬9022筆資料發現,平均每10人就有7人有息肉,息肉檢出率更由103年的59.07%來到112年75.78%,激增近3成,且有息肉者又有近2成(18.17%)為腺瘤型息肉。 -
等了近20年!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BRAF基因雙標靶問世
癌症新知 / 腸癌9509自2005年首款大腸直腸癌的標靶藥物問世以來,近20年都沒有專屬標靶藥物,可治療高惡性度的BRAF基因突變。近年迎來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新曙光,終於有BRAF基因突變專屬的雙標靶藥物可使用。 -
婦人罹十二指腸癌!每日暴瘦1公斤 手術治療力保3臟器
癌症新知 / 腸癌7539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副院長、主治醫師葉俊杰表示,小腸腫瘤(包含十二指腸、空腸及迴腸)十分少見,盛行率僅約萬分之1至萬分之2,常見症狀包括腹痛、血便或嘔吐,因為事先難以察覺,等到發現時都已經擴散到其他器官,往往得一併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