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
-
10大癌症「沉默殺手」大腸癌如何預防 就靠4個好習慣
癌症新知 / 腸癌3584許多人在不知不覺間罹患大腸癌,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大腸癌曾連續15年蟬聯我國「10大癌症」之首,偏偏大腸癌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導致患者常在感到明顯不適時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因此大腸癌可說是「預防勝於治療」。《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預防大腸癌」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四個預防大腸癌好習慣。 「健康飲食」是預防大腸癌重點 「定期篩檢」可及早發現並治療。 -
音樂人李坤城大腸癌離世 為何健檢正常突發現大腸癌?
癌症新知 / 腸癌4495去年一度傳出李坤城病重,當時他公開闢搖,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生活飲食控制少油、少糖、少鹽,常吃蔬菜水果,天天都會跑步快走運動半個小時,台中天氣好也天天會曬曬太陽,不吃藥,一切都以自然健康食品為主。」據報導,李坤城去年3月健檢報告結果正常,當時還被誇「身體比年輕人還要好」,沒想到半年後,因呼吸困難,就醫檢查,結果竟為大腸癌末期,且已經骨轉移。 -
5旬男腸癌肝轉移伴隨多顆腫瘤 醫三管齊下提升存活率
癌症新知 / 腸癌2500針對末期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方案,奇美醫學中心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王家豪強調,同時以腹腔鏡大腸直腸手術、肝臟切除及電燒灼肝臟深部腫瘤,已成為一般及消化系外科常規施行的手術,長期追蹤也發現與全數手術切除的病人效果相當,可謂大腸直腸癌第4期病人的福音。 -
每31分鐘就有1人罹腸癌 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及早揪息肉
癌症新知 / 腸癌2339大腸癌在近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平均每31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根據國健署登記資料顯示,109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在防治上較為艱困的原因是早期大腸癌幾乎無症狀,國健署提醒符合大腸癌篩檢資格的民眾前往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找出藏在大腸中的息肉,避免惡化為大腸癌。 -
中研院士朱雲漢罹直腸癌辭世 高危族群應定期做1篩檢
癌症新知 / 腸癌2155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中研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人員朱雲漢驚傳5日因直腸癌過世,享壽67歲。朱雲漢的哥哥朱雲鵬今(6)日凌晨透過臉書對外證實消息。 -
疫情趨緩大腸癌篩檢量增12.4% 男性篩檢人數較女性少
癌症新知 / 腸癌2174大腸癌發生人數已連續15年位居第1位,依據衛福部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7歲,相較108年延後了1歲。根據癌症篩檢資料庫資料顯示,近期因疫情稍緩,111年大腸癌篩檢量較110年增加13.3萬人(增加12.4%),但仍未恢復疫情前,也就是108年的篩檢量;其中,111年男性篩檢人數49.2萬人,女性70.1萬人,男性篩檢人數相較女性少。 -
連15年國人癌症第1名! 醫籲50歲以上定期篩檢大腸癌
癌症新知 / 腸癌2909在國人癌症排行榜中,大腸癌連續蟬聯15年冠軍,醫師提醒,50歲以上民眾務必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在大腸鏡檢查前,需使用低渣飲食及清腸劑,以排空大腸糞便,近年來,清腸代餐具有不錯的清腸效果,讓讓民眾減少備餐的不便。在一般大腸鏡檢查,少部分民眾覺得輕微腹脹及腹內異物感。如果擔心疼痛,黃國維表示,可以考慮自費無痛檢查,透過麻醉,一下子就入睡,醒來就已完成檢查。 -
大腸癌靠「免疫細胞」精準醫療 腹膜癌細胞幾乎看不見
癌症新知 / 腸癌341354歲的林小姐4年前因腹痛及大便出血,被診斷大腸癌第4期合併肝臟與肺臟轉移,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專家團隊不斷鼓勵與悉心照顧下,林小姐積極進行手術及化學治療抗癌,控制4年效果卓著,直到2021年10月,林小姐再度感到腹脹消化不良,經詳細檢查發現多處腹膜腫瘤轉移,而且造成嚴重腸道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