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許多老人家都有黃斑部病變問題,必須定期回診,施打新生血管抑制劑,現健保給付以7支為限,其餘需自付藥費。不過好消息!健保署最近擴大給付數量,增至14支,大幅減輕病友經濟負擔。
健保署日前召開「藥物共擬會議」,與醫藥界及付費者代表協商討論後,通過多項給付方案,包括:擴增治療眼科黃斑部病變之新生血管抑制劑給付範圍、擴增預防早產兒之病毒感染藥物給付周數,以及首次健保給付標靶藥於卵巢上皮細胞、輸卵管或原發性腹膜癌及子宮頸癌。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戴雪詠指出,在老年黃斑部治療上,共放寬Aflibercept及ranibizumab等2項新生血管抑制劑,使用支數由原先7支為上限,擴增至14支為上限,對象為50歲以上血管新生型(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wAMD)及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CV)患者。
此外,Bevacizumab為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VEGF)單株抗體,為我國第1個健保給付「對含鉑藥物具感受性之復發性卵巢上皮細胞、輸卵管或原發性腹膜癌」與「持續性、復發性或轉移性之子宮頸癌」標靶藥。臨床顯示,可延長病患體存活期,如使用於持續性、復發性,或轉移性之子宮頸癌病患,亦可延長無疾病惡化存活期,納入健保給付後,造福許多女性癌友。
至於Palivizumab為人類免疫球蛋白(IgG1)單株抗體,則是兒科界用來預防早產兒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臨床上32周以前早產兒為感染高風險族群,因此,這次會議決定將現行適用對象30周早產兒,擴增至32周早產兒。
值得注意的是,克雷伯氏肺炎桿菌最常引起肺炎、敗血症、腦膜炎、肝膿瘍、泌尿系統感染及腎膿瘍等疾病,屬於院內感染常見的菌種之一,且具有多重抗藥性,若未能妥善治療,死亡率極高。
為此,這次藥物共擬會議也決議給付新一代β-內醯胺酶抑制劑,適用於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已具有抗藥性細菌(如克雷伯氏菌)所引發感染症,為第一類新藥,預估5年內可造福4,000多名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