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社會互動
-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 臺師大:中高齡教育設計精緻化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344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如何提升台灣的高齡照護將是一門重要的功課。臺師大於12日發布「中高齡教育政策建議書」,並指出中高齡教育設計精緻化的重要性。臺師大呼籲政府應該提出相應政策,讓學習及早融入高齡人口的生活,幫助中高齡者擁有自主及獨立的能力,維持生理、心理、人際互動及精神方面的健康。 -
照顧者也能喘息!家總試辦2對多照顧 緩解長照人力荒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989「互助喘息」服務已申請通過國科會人文處以包容為導向科技計畫, 目前在台北市「復華長青多元服務中心-復華據點」、「萬華中正據點」,嘉義市「幸福樹日照中心」、「厚福花甲食堂」共計4處據點試辦,除了家庭照顧者,外籍看護工也可加入換工。 -
家扶:3成早療兒曾受異樣眼光 昆凌籲大眾接納早療兒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831衛生福利部統計,幼兒發展遲緩通報量連年攀升,並於2022年創新高,但近年實際接受早療服務的兒童數僅占全國幼兒人口平均約1.65% ,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預估兒童發展遲緩發生率6%到8%,顯見尚有早期療育需求的兒童等待被發現、服務介入。 -
疫情趨緩逐漸解封 杜絕憂鬱從停止「社交孤立」開始!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148進入後疫情時代,隨著疫苗施打率提升、防疫措施鬆綁,大家逐漸恢復面對面的人際互動。但調查發現,在疫情期間有憂鬱、焦慮症狀者大幅增加,回歸正常社交互動,要多注意身邊親友的情緒狀態,避免因情緒問題而造成社交孤立。 -
6成以上失智患者未失能 憶起樂齡過生活增加社會參與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41274歲劉先生退休前擔任證券、食品等相關業務工作,喜歡與人互動,但兩三年前,因腦中風引發血管型失智症,個性變得內向,在家人鼓勵下,半年前參加台北市「憶起樂齡過生活」活動,接受職前訓練、認知課程,讓他重溫業務員角色,相當開心。 -
思覺失調規律服藥回歸社會不脫序 恐懼反造成對立傷害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1211名21歲女性思覺失調症患者,剛上大學就出現脫序行為,曾在街上裸奔,總是感覺有路人要傷害他,家人陪伴就醫確診思覺失調症,然而個案沒有遵照指示規律服藥,導致病情反覆無法繼續求學,好不容易接受醫師建議,使用新型藥物治療,終於大幅減少幻聽與妄想症狀,積極參與醫院附件與功能訓練活動。 -
每100個孩子就有1個自閉症 4大指標有助早期判斷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042根據國際流行病學統計,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自閉症,王明鈺說明,自閉症是種與遺傳高度相關的神經發展疾病,但疾病的表現受基因與環境互相影響,通常有3大特徵,分別為溝通與社交障礙、侷限興趣,以及重複固著行為。 -
志工扮起耶誕老人 讓醫院變身遊樂園充滿孩童歡笑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717復健部部長周立偉表示,職能治療師們運用節慶的元素,設計「拯救耶誕老人闖關遊戲」及「雪人製作」活動,讓參與職能治療的小朋友和成人患者,能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並提升團體適應力,運用參與能力、情境社交、手部靈巧度、工具使用等感官刺激,藉此達到促進肢體動作和認知功能,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以提高自尊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