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濕邪
-
冬天睡不飽竟與濕氣重有關! 多按2穴道助你輕鬆排濕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305中醫師吳文誠表示,無論是常見的上焦症狀,睡醒頭昏腦脹、全身乏力提不起勁、越睡越累,亦或是下焦容易有的小腿水腫、帶下分泌物變多,都是能讓民眾自覺濕氣重的相關症狀。 -
春天肝氣最旺!正值調養最佳時機 中醫提供食療3撇步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796從中醫來看,春季是人體肝氣最暢旺之時,可謂是調養肝臟的好時機,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吳炫璋建議,民眾可自行製作「補氣養生湯」,選用黃耆、太子參、山藥、茯苓等藥材,藉此補氣健脾,增加代謝還可去除體內濕邪。 -
夏天喝冷飲加重濕熱體質 中醫推消暑氣茶飲解熱不傷身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529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呢?周宗翰說明,身體的濕氣就是無法有效調節的水分,所以夏天易疲勞、中暑、頭暈目眩的人要特別注意,另外,吃得不多但體重未減輕反而增加,甚至喝水都會胖也與濕熱有關係。 -
僵直性脊椎炎中醫也能治? 中醫依病症區分4類型解析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51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超過9成患者帶有HLA-B27基因,發病時關節會有發炎腫脹狀況,但在中醫來看,其屬「痹症」範圍,病因和「風、寒、濕」邪氣有關,中醫師周大翔表示,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僵直性脊椎炎可分成肝腎虧虛型、氣血虛弱型、寒凝督脈型、瘀阻筋骨型,治療主要會以活血止痛、舒筋骨、利關節為目標。 -
小滿注意體內病灶!中醫採祛濕清熱養身 教你未病先防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335今年的5月21日為24節氣中的小滿,小滿過後氣候濕熱夾雜,影響體內代謝運行,中醫師周大翔表示,這時常會引起濕疹、汗皰疹、顏面痤瘡等皮膚疾病,同時伴隨四肢倦重無力、食慾降低、胃悶濁脹氣、口氣加重、身體低熱難解、黏汗、胸口煩悶燥熱等症狀。 -
清明易過敏、皮膚病擾! 中醫鼓勵按壓3穴道抵禦風邪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471中醫師周宗翰說明,清明時節,人的毛孔已經打開,但陽氣還沒有充分到達體表,人體抵禦外邪的能力還很弱,這時風邪會趁虛而入,最開始會進入人的肌膚之間,影響毛孔的開合,此時發病主要表現為傷風感冒,癥狀以高燒、怕風、自汗、肌肉關節疼痛為主。 -
新冠確診康復後迎戰長新冠考驗 中醫藥方陪你安度症狀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204COVID-19急性感染一般症狀會在4週內好轉。但部分病人康復後,可能會因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生理病理變化、急性感染引發的免疫系統失調及發炎性損傷,與重症相關後遺症等,影響日常身體活動功能,可能造成呼吸、血液、心血管、神經精神、腎臟、皮膚等系統出現新的、反覆的、持續的症狀。 -
長新冠患者全身疲勞!連滑手機也好累 尋求中醫盼治癒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263最近台灣新冠疫情正逐漸趨緩中,但感染人數佔總人口的比例逐漸攀升到快20%,中醫師康涵菁表示,臨床上除了確診者的線上看診,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確診後患者到診間求助「長新冠症狀」,像是持續不斷的失眠、咳嗽、胸痛、不明發熱,甚至類似慢性疲勞症候群,及難解的肌肉、關節疼痛。她提到,有病人出現「勞動後倦怠」,甚至反應滑手機20分鐘都會覺得非常勞累,生活相當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