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憂鬱症
-
每3秒就有1人失智 研究:嚴重聽力受損增5倍失智風險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8306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研究,影響失智成因中聽力損失占其中8.2%,排名第1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Frank Lin教授與研究團隊,在深入追蹤639名36至90歲的民眾超過10年,發現未矯正的聽力損失會加速大腦萎縮與其他大腦的病理性變化(如大腦白質病變)。 -
罹患此病精神壓力只輸癌症! 影響工作表現甚至憂鬱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579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皮膚免疫科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陳俊賓醫師指出,國人一生中約有23.3%的機會發生蕁麻疹、平均每4人約1人具風險。除食物、藥物過敏引起的急性蕁麻疹,也有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簡稱CSU)。發病期間,如同蚊蟲叮咬的「紅、腫、癢」症狀可能纏身數十年。 -
老翁為治肝癌膽道受損 手術重建人工膽道讓膽汁不淤積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68976歲的林先生曾罹肝癌,為完整切除腫瘤接受手術治療,未料術後膽道受損,導致膽汁淤積在肝臟無法排出,雖然有從外部建立引流管,希望降低發炎並等待膽道恢復功能,但膽道功能非但未恢復,還讓他生活相當不便,且不時會引起感染問題。 -
想瘦身又怕老變醜?補對1物是關鍵 專家「硒」利推薦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497抗老、瘦身、變美是民眾普遍關心的3大美麗話題。在現今講求效率的年代,如何能讓3大訴求1次到位,成為愛美人士追求的目標。許多研究指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硒」不僅有助於延緩老化,還能幫助瘦身,同時兼具美容功效。 -
思覺失調症患者自殺風險高! 最新研究揭各年齡層差異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917思覺失調症為一種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平均壽命較一般人少約10至15年,並且有4.5%的病患會死於自殺。為了進行自殺防治,過去研究曾探討病患的自殺風險因子,但大多針對特定年齡層分析,較少對每個年齡層進行分析。臺北巿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近日成功分析不同年齡層自殺的風險因子,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著名的北歐精神醫學期刊。 -
解密抗憂鬱藥物百憂解 上市後讓醫界開啟生物醫學發展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039食藥署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表示,百憂解的學名是Fluoxetine,主要的功能是抑制神經細胞回收血清素,以增加神經周圍的血清素濃度,達到抗憂鬱的效果。Fluoxetine在1972年由美國的禮來藥廠發明,並在1987年進入醫療市場。 -
老人憂鬱易失智? 醫師教你分辨關鍵差異及早發現預防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779根據1份2024年6 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版(JAMA NetworkOpen)》的研究指出,憂鬱症狀與老年人之後的記憶力衰退狀況有高度雙向關聯。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台灣年長者的自殺率一直是所有年齡層最高,主要是高齡者就醫率不高,缺乏病識感,容易與失智症混淆,研究中提到監測記憶變化,將有助於辨識及預防憂鬱與失智症。 -
憂鬱症住院治療時機? 精神科醫師:出現3狀況應考慮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750根據台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調查,自108年至112年6月底,因精神疾病住院的患者平均1年約有8499名,其中憂鬱症為1812人,占約21%,患者平均年齡為43歲,平均住院日數是28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精神科及精神官能症病房主治醫師唐守志分析,從憂鬱症患者住院次數來看,有約72%是1次住院,15%是2次住院,也就是說有7成的憂鬱症住院患者,只住過1次院後就沒有再住院;總共有接近9成的病人是2次住院後就沒再住過院。因此,多數患者住院後都可以改善病情的嚴重度,不用再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