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不只是皮膚問題! 中醫強調由內而外調理避免復發

4952
葉立斌 報導
濕疹不只是皮膚問題! 中醫強調由內而外調理避免復發
▲近年來氣候異常,不穩定的濕度,加上悶熱的夏天,濕疹發作帶來的不適感令患者苦不堪言。(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葉立斌/新北報導】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台灣從四季如春的氣候轉為如夏的悶熱天氣型態,許多人也因此飽受濕疹所苦,皮膚時常容易出現紅疹、水泡,搔癢難耐的情形。濕疹是相當常見的皮膚病,其中包含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汗皰疹等多種病症。看西醫擦藥或許能暫時抑制,但中醫師要教你「調身體」,由內而外調整體質,不讓濕疹反覆發作。


炎夏還不是濕疹好發季 這時刻才是


中醫師鄭愛蓮表示,季節轉換以及雨季時節尤其容易好發濕疹、汗皰疹等皮膚疾病。「忽冷忽熱的季節交界,濕疹容易發作!」而造成濕疹的因素除了天氣,還有嗜喝冷飲、太晚睡,易造成體內濕氣由皮膚排出,形成濕疹。


西醫療程通常會開藥膏供患者塗抹,但中醫是整體的治療。鄭愛蓮說,「體內的垃圾應藉由出汗、出油或排泄去代謝,若出現在皮膚,就可能是濕疹了。」患者需從調整飲食與作息做起,並非1、2周就能痊癒。使用中藥方也能夠排出體內的濕氣,至於開的藥方則因人而異,初期需要排寒、濕、熱,後期就要補元氣,讓五臟六腑強壯。


鄭愛蓮曾收治1位40餘歲的婦女,幼時常有過敏、氣喘狀況,到20歲症狀好很多,但30歲左右卻開始好發濕疹,就醫1、2年後緩解許多,近期卻頻繁出現打噴嚏、咳嗽甚至喘的狀況。診斷後得知因患者大食生冷且作息混亂,使得狀況復發。在減少吃水果、調整作息、開茯苓、白朮補脾胃、使用些許黃耆與人蔘補肺,及六味地黃補腎氣,調製加味逍遙散補肝氣後,健康狀況逐漸好轉。


「一旦遇到季節交替時刻,若原有的根本問題沒解決,濕疹就會發作;只要調理完整,皮膚狀態就能緩解。」如果成人起水泡,3天後自己消失,就暫時不必看醫生,只需調整飲食與作息,再觀察看看;反之,若患部很癢或是疹子過了2週還沒消退,就要盡速就診。


濕疹患者皮膚保養 中醫師叮嚀日常生活宜與忌


關於平時的保養,鄭愛蓮建議若於濕疹好發期間,應避免食用「水裡游的」海鮮製品及冰飲,只能喝常溫的飲料;另外必須少吃水果,特別是西瓜與芒果,千萬不能吃;上午也不宜食用生冷的水果,只能吃熱食。


鄭愛蓮提醒,3、4月較可能產生過敏症狀,特別是兒童容易發生氣喘,所以應避免吃冰棒等生冷的食物。給孩子飲料前,要記得「午時可以喝一些冷飲,初陽喝熱飲」的原則,早上只能喝常溫的飲料。濕疹雖僅好發於皮膚上,但不只是擦藥而已,體內的調理也同等重要;面對乍暖還寒的季節更迭,調整飲食才能讓自己的皮膚穩定度過。


更多NOW健康報導
▸衛福部核准「清冠一號」為處方用藥 中醫詳解適用族群
▸快篩試劑短缺!高嘉瑜盼開放「唾液快篩」 食藥署回應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