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抗癌新藥研發重大突破,國衛院公布「小分子抗癌藥物傳輸系統DBPR115」,如同在標靶藥物裝上導航系統,可以精準命中腫瘤組織,提升藥效,臨床顯示,只須原先兩成劑量,但療效卻增加好幾倍,且大幅降低副作用。
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所長張俊彥表示,目前常見的癌症治療方式為手術、放療、化療、小分子藥物和大分子抗體藥物,各有其優缺點,但小分子抗癌藥物已成研究趨勢,原因為具有較高的毒殺能力、較佳的腫瘤組織穿透能力,提高藥效,且副作用較低。
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國衛院研究團隊研發出「小分子抗癌藥物傳輸系統DBPR115」,運用具國際專利的技術,有效地攜帶連結藥物,並命中腫瘤細胞,提升療效並降低副作用。
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鄒倫說,與現有治癌藥物CPT-11相較,如果採用這套藥物傳輸系統,則只須20%用藥量,但對於大腸直腸及胰臟癌細胞生長之抑制效果,卻能高出好幾倍。
鄒倫解釋,該項技術係以小分子胺化合物取代抗體的角色,並與市售的抗腫瘤藥物結合在一起,達到精準傳遞,並集中抗癌藥物至腫瘤組織的功能,優點為增加腫瘤中抗癌藥物的濃度,提升抗腫瘤藥效且降低副作用。
鄒倫強調,小分子胺藥物傳輸系統還可以增強所攜帶的藥物的辨識之信號,讓傳輸系統更容易找尋信號,精準命中癌細胞,使治療效果更好。
此外,與大分子的傳輸系統相較,用於攜帶藥物的小分子胺化合物更容易優化製程,生產成本較低廉,且造成免疫反應的機率小,相對於生物製劑的優勢更多,限制條件更少。
張俊彥指出,DBPR115已經成功技轉,並完成臨床前試驗,2020年12月15日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出試驗中新藥申請,並於2021年1月15日獲准同意執行第1期臨床試驗,也將在國申請第1期臨床試驗,為藥物設計研發開闢新的途徑。
更多NOW健康報導
▸年後2個月復健科爆滿! 家政婦五十肩增生療法不卡關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