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是什麼? 一口氣了解致病因素以及預防方式

3692
翁靖祐 報導
子宮內膜癌是什麼? 一口氣了解致病因素以及預防方式

【NOW健康 翁靖祐/台北報導】根據我國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10年新診斷出子宮體癌個案3,181名(其中子宮內膜癌占92.61%),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17.0人,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5位,發生的年齡中位數為57歲。112年子宮體癌死亡人數為535人,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2.4人,為我國女性癌症死因第10位。


注意陰道是否異常出血 生理期是否不規則


國民健康署提醒,除了維持健康生活型態之外,更要注意陰道異常出血情況並儘速就醫,常見症狀包括停經後出血、經期不規則、經血變多、持續性陰道出血或紅色分泌物,貧血、倦怠,下腹疼痛等。


提升子宮內膜癌認知 常見3個問題一次看


▸問題1:子宮內膜癌是什麼?


發生於子宮的癌症可以分為子宮體癌和子宮頸癌,而子宮內膜癌是子宮體癌中最常見的一種癌症類型,每年新診斷子宮體癌個案中有超過9成以上為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好發於50~70歲女性,且多數為停經後婦女,110年新發個案中50歲以上女性即占73.5%。以110年癌症登記資料來看,診斷出子宮體癌時有71.9%的個案都處於第0期或第1期之預後較佳的癌症發展初期。近5年的癌症登記資料平均值顯示,子宮體癌之5年存活率為83.9%。


▸問題2: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子宮內膜癌與遺傳和體質有關聯,其中肥胖為罹患子宮內膜癌重要因素,在澳洲有超過25%的子宮內膜癌病例是由肥胖所造成,在美國則是高達57%的病例歸因於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0者,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更是BMI正常者(18.5~24)的2到10倍。子宮內膜癌風險因子包括:長期月經異常的病史、曾被診斷罹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者、停經後肥胖、有婦科癌症家族病史、服用僅含雌激素或其類似物成分的藥物或補充劑、罹患糖尿病等因素。


▸問題3:如何預防及檢測子宮內膜癌?


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AICR)指出,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及維持適當體重,可有效降低20~30%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目前尚無國際科學實證有效篩檢子宮內膜癌的工具。子宮內膜癌常見的異常症狀包括:停經後出血、經期不規則、經血變多等異常出血,持續性陰道出血或紅色分泌物,貧血、倦怠,下腹疼痛等等,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婦女及時警覺自身健康異狀,若出現上述症狀,應儘速就醫,並遵循醫師指示進一步檢查,接受專業診斷並及早治療,阻斷疾病進展。


核稿編輯:陳如頤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老花眼突然好轉?小心白內障惡化! 過熟手術風險更高
▸靜脈曲張嚴重恐肺栓塞危及性命 醫勸高風險族群這樣做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