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名高雄吳先生,因胸椎神經被血管壓到,所以下半身癱瘓,雖然曾經接受其他的方法治療,但經過了2年半病況加劇,開始會痛會麻得很厲害,藉由「神經繞道」治療後,吳先生表示,目前疼痛感約從8分減到2分,雖然有時還是會麻,但漸漸改善中,且疼痛減少,也能自己行走得比較遠。
脊髓也就是俗稱的「龍骨」,脊髓中風就是供應脊髓血液循環的血管阻塞,因此造成脊髓缺血性壞死病變,它的疾病進展速度極快,在劇烈的頸部或背部刺痛後,快則幾分鐘,慢則數小時內出現突發性雙腳或四肢癱瘓,伴隨感覺喪失、大小便失禁,嚴重者呼吸困難需要立即急救插管。
對於脊髓中風的治療,由於其複雜性,以及困難度相當高,傳統的「不開刀,只靠復健治療」,或者是利用神經減壓手術,其成功率僅不到1成,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使用神經繞道手術,可將脊髓中風的治癒率大幅提升至7成。
根據健保局統計資料顯示,心血管疾病(包括腦中風,冠狀動脈阻塞等)幾乎每年都排名國人10大死因的前3名;另根據國際醫學研究統計指出,脊髓中風的病人約佔心血管疾病病人的0.5至0.8%,所以台灣每年估計約有200人左右,會罹患脊椎中風。
杜元坤表示,雖然從數據上看來每年罹患的人數不多,但這樣的疾病過去是無法有效治療的。病人將會因此而終身癱瘓,造成病人、家庭很大的打擊,也造成國家、社會很大的負擔。
杜元坤提醒,不停地追求新的治療方式,挑戰困難的手術,都是為了幫助這些無助、失去希望的病人,而進一步實現讓癱瘓病人站起來行走的夢想。
杜元坤也提到,以臨床來看,脊髓中風治癒的機會大約不到1成左右,這是因為本來神經組織的自我再生能力就非常有限,特別是在中樞神經,也就是脊隨神經的地方。
脊髓中風後,因為脊髓神經的缺血、壞死,導致神經細胞的凋亡,進而引發一系列的神經發炎的機轉。而此一神經發炎會使得脊髓神經的損傷更加擴大,之後會形成神經疤痕組織,在受損的區域會大量累積抑制神經再生的細胞因子,最後形成脊髓空洞化,使得神經再生變得不可能。
但透過脊髓神經繞道手術,繞過脊髓神經受損的區域,克服神經疤痕組織形成的物理性障礙、以及抑制神經再生的細胞因子形成的化學性障礙,使得脊髓神經得以沿著重建的途徑,順利的再生,和遠端的神經組織形成功能性的突觸,將神經訊號傳遞下來,達到功能性的恢復。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居第5位 糖友營養補充選對了嗎?
▸夏日芒果吃太多皮在癢! 問題正是因為「太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