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新研究獲SNQ金獎 改寫口腔癌全球治療準則

3229
詹舒婷 報導
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
▲林口長庚醫院癌症中心頭頸癌團隊今年以「建立口腔癌全球治療準則」,獲頒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SNQ)醫療院所類金獎。(圖/林口長庚醫院提供)

【NOW健康 詹舒婷/桃園報導】口腔癌位居國人10大癌症死亡率第5名,每年新增近6千個病例。以往認為患者切除病灶之後,必須接受放(化)療,但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研究發現,其實近3成患者即使不須放(化)療,仍可保有不錯的存活率,且少了放化療的副作用,能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林口長庚醫院癌症中心頭頸癌團隊今年以「建立口腔癌全球治療準則」,獲頒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SNQ)醫療院所類金獎,頭頸癌團隊研究累積許多臨床數據,改寫了口腔癌的全球治療準則。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教授廖俊達表示,研究團隊改寫2大準則,第1為T4b腫瘤以手術治療,可提高3成存活率。第2則是審慎評估病理危險因子,約可免除3成病患需接受術後放(化)療,進而提升病患生活品質。

 

廖俊達指出,台灣民眾吃檳榔的盛行率偏高,導致許多患者確診時已是第4期局部侵犯程度較深的腫瘤病人。林口長庚1項口腔癌5年存活率研究發現,這類病人如能接受手術,約有50%存活率,至於非手術者,則只剩20%存活率。

 

原本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路(NCCN)治療指引建議,T4b腫瘤以非手術方式治療為主,但是林口長庚團隊臨床觀察發現,大部分T4b腫瘤患者仍可透過外科手術切除乾淨,提高存活率,若以非手術方式治療,反而降低存活率。

 

這項研究成果改寫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腫瘤分期T4b腫瘤的定義,從2002年版本的「不可切除的腫瘤(unresectable tumor)」,改成2010年版本的「非常晚期的局部腫瘤」(very advanced local disease)。

 

林口長庚團隊與NCCN治療準則的另1項差異,在於癌友術後是否應該化療放療。NCCN治療指引建議,腫瘤大於4公分(T3腫瘤)或腫瘤侵犯神經等中度危險族群,需接受術後放(化)療。但林口長庚團隊卻發現,28%病人無須術後放(化)療,仍可保有不錯的存活率,擁有較好生活品質。

 

廖俊達指出,口腔癌手術嚴重破壞組織,55%病人切除骨頭,33%病人切除皮膚,如果病人又接受術後放療,對組織來說是等於第2次傷害,甚至造成了放射性骨壞死,因此醫師應替病人謹慎評估。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