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腹敏3階段飲食 緩解腸躁症不適

2661
【NOW健康 林芊聿/台北報導】
低腹敏3階段飲食
▲腸躁症治療趨勢除了以藥物緩解及紓解壓力外,還有國人較少接觸的「低腹敏3階段飲食」Low FODMAP diet,食物FODMAP高低取決於個體對該食物的腸道敏感度。(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腸躁症成因多元,可能為壓力、情緒問題、睡眠不正常、腸道菌叢異常、腸道發炎或感染、飲食習慣不佳等有關;2017年《Nutrients》研究指出,腸躁症發生與西方飲食型態(高油脂、高精緻糖攝取)有正相關,另1項2018年發表的研究則指出,膳食纖維攝取較高者,腸躁症發生率較低。

腸躁症治療趨勢除了以藥物緩解及紓解壓力,還有國人較少接觸的「低腹敏3階段飲食」Low FODMAP diet(Low 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 Disaccharides 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食物FODMAP高低取決於個體對該食物的腸道敏感度。對腸躁症患者來說,若FODMAP攝取過多而無法被小腸完全吸收,直接進入大腸,帶入水分造成腹瀉,或經過腸道細菌發酵後產生氣體引起腹脹、腹痛。

「低腹敏飲食」並非只是避免攝取特定食物,而是必須在醫師、營養師建議之下分3階段進行,以找出患者對個別食物腹敏狀況,提出相應之飲食建議:另外也提醒,採取低腹敏飲食,可能會減少蔬果雜糧類的攝取,長期使用可能會造成營養失衡,故一般健康人在無腸道症狀時也不建議採取此方法,而特殊對象如:幼兒、老人、飲食不正常者也不適用。

攝取水果類其多酚可抑制腸道內病原體滋長並促進益生菌生長,更可能進一步與維生素C交互作用,協同抑制病原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鏈球菌、沙門氏菌等);而其未經腸道消化反應的醣類,可作為益生元刺激腸道後段益生菌生長或活化,或是經過共生菌群發酵作用後,選擇性促進益菌生長。故可選擇富含水溶性纖維、維生素C、多酚的水果,如:柑橘類、番茄、木瓜、奇異果等,有助於建立腸道好菌相。

董氏基金會從預防角度提醒,平時應努力為腸道益生菌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建立好的腦-腸軸功能;提醒國人宜攝取足量蔬果,建立腸道好的菌相,打好根基,以遠離遠離腸躁威脅。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