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飲水不足 竟引發食道潰瘍

868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服用藥物竟然有可能造成食道潰瘍!一名女大學生到印度進行志工服務時,為了預防瘧疾,服用預防性抗生素,服藥後出現胸悶、胸痛、吞嚥困難、無法進食等現象而求診。經內視鏡檢查,食道中段出現潰瘍,治療後恢復。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經詳細問診得知,女大學生在服用預防性抗生素時,都只飲用少量的水,飲用水份不足,導致藥物在食道中段溶解,腐蝕食道壁,而引起潰瘍。

  有些藥物具有較強烈的酸鹼值,在食道中停留、溶解時,會引發局部食道黏膜損傷,造成發炎、潰瘍。而有許多人在服藥時水分喝得不夠,或是一服藥後就躺下就寢,藥丸未順利通過食道進入胃部,在食道中下段停留、溶解。像是抗生素類、止痛藥、類固醇、鐵劑、雙林酸類等酸鹼值較強烈的藥物。

  通常是在服藥兩三天後,出現胸悶、胸骨下疼痛、吞嚥困難、進食時食道有疼痛感等情況。治療部分,首先要停止藥物,配合服用制酸劑,就可以有所改善。若長期受傷,會造成嚴重的食道潰瘍、食道狹窄,甚至食道破裂,嚴重時會發生致命的合併症,不可輕忽。

  最後,邱展賢提醒,平時服藥時,喝水要足夠,每次至少要300㏄,確定藥有通過食道。在吞藥後不要馬上躺平,最好坐或站30分鐘以上,讓藥丸能通過食道進入胃部。若有食道蠕動功能異常、中風或是長期臥床者,尤其要特別注意防範。

到中時健康新聞網粉絲團 看看大家怎麼說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