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小腸腫瘤!氣囊輔助小腸鏡找出病灶

1262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小腸疾病不易發現也不易診斷,若持續有腹痛、血便等現象,千萬不能輕忽!一名67歲的游先生因為長期的間歇性腹痛到醫院就醫,在接受四次的腹部超音波、三次的胃鏡、兩次的大腸鏡以及一次腹部電腦斷層掃描後,仍沒有發現病因所在,到醫院就診後,透過單氣囊小腸鏡的檢查才確認是罕見的小腸淋巴癌。

  馬偕紀念醫院胃腸肝膽內科主治醫師章振旺表示,這位病人在到馬偕醫院前曾在兩家不同醫院就診,前後接受十次左右的檢查都找不出腹痛原因。病人的腹部理學檢查只有輕微腹脹,腸蠕動正常無特別壓痛點,在照過腹部X光後,疑似有腸阻塞現象,因此又再安排腹部斷層掃描,可惜也無發現明顯的病灶,最後為病人做單氣囊小腸鏡檢查,在胃幽門以下220公分處發現腸壁不正常增厚及腸腔狹窄,以小腸鏡定位後開刀,確認是小腸淋巴癌,術後狀況良好。

  章振旺表示,小腸腫瘤並不常見,在腸胃道腫瘤中比例不到5%,而淋巴癌通常發生在胃部,小腸淋巴癌更為罕見。小腸淋巴癌較常發生在小腸遠端,但由於小腸的長度約3~6公尺,一般的胃鏡及大腸鏡的長度只有1~1.8公尺,所以要診斷小腸疾病相當困難,往往只能憑症狀並搭配其他影像診斷工具(如小腸鋇劑攝影、電腦斷層掃描)來判斷,必要時甚至需採剖腹探查才能找出病灶。

  由於小腸的檢查會受限於其彎曲迂迴的構造,即使加長內視鏡的長度也只會讓管線在彎曲的小腸內繞圈而無法前進,甚至有戳破病人小腸的風險。2001年問世的雙氣囊小腸鏡,是在200公分的內視鏡前端加上氣囊,再套上有氣囊的外套管,藉由兩個氣囊的收放讓內視鏡在小腸內推進,所以只要經由口及肛門兩處,就可以完成全部小腸的檢查。雙氣囊小腸鏡雖然全小腸診斷率高,但需等待兩個氣囊分別充氣和消氣,檢查相當耗時,因而發展出操作相對簡單且省時的單氣囊小腸鏡。

  單氣囊小腸鏡只有外套管有氣囊,操作方法與雙氣囊小腸鏡類似,只要把小腸鏡往前推進後,將消氣的氣囊推到內視鏡最前端,充氣後再將氣囊連同小腸鏡一起往後拉,檢查過的小腸就可以像拉袖子般被集中摺疊,如此便可深入小腸內部,平均一次檢查不到一小時,與雙氣囊小腸鏡相較可省下10至15分鐘。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