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關節變形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早治療

694
【NOW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很多民眾被醫師告知自已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等過敏免疫疾病時,開始悲觀,認為未來全身癱瘓,終身依靠輪椅行動。不過,醫師提醒,只要接受適當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仍可以避免關節變形。

  台北榮民總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在一場風溼免疫病友聯合醫學講座中指出,根據2010年最新發表研究顯示,病人持續2年,以生物製劑合併MARD藥物治療,9成患者停止關節損壞,6成2可維持正常生活機能。

  根據國內流行病學調查,台灣有高達10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女性較男性容易罹患此疾病,平均高出3倍左右,特別是40歲以上婦女,更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高危險群。

  至於僵直性脊椎炎病人總數約佔全人口的0.1%至0.4%,如果全國人口2300萬人計算,約在4四萬人上下,好發於20至40歲,男女比例約為3比1。

  最新發表COMET研究資料顯示,病人僅用疾病緩解型抗風溼性藥物(DMARD)治療,無法有效抑制關節的變壞,最後導致變形而無法正常行動。唯有併用生物製劑,才能有效抑制關節持續受損。

  「早治療是現在治療風溼免疫病的重要趨勢!」林孝義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主要是因為體內的免疫系統發生錯亂,產生許多不必要的抗體及細胞激素。

  正常的抗體是用來攻擊有害病菌,而不正常、不必要的抗體則會對體內結構展開攻勢,引起體內急、慢性發炎,進而全身關節會被陸續破壞。生物製劑的作用,就是用來抑制這些過多的細胞激素或不必要的抗體所造成的發炎反應。

  目前國內提供健保給付,但病患必須在通過資格審查後才能獲得給付。林孝義強調,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只要能及早治療,九成以上可停止關節變壞。

  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理事長張玲瑗指出,以往治療風濕免疫疾病,都只能使用止痛藥、類固醇等藥物,緩解症狀及抑制免疫力錯亂的治療,但效果不佳,且副作用大。

  隨著醫學進步,生物製劑的發明為病友們開了一扇門。雖然仍舊無法保證完全治癒,不過自從生物製劑的問世,已可大幅改善病情,避免關節變形。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