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腎臟來源稀少 半數換腎病人在海外手術

1320
【NOW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據統計,台灣地區每年有5萬6000名尿毒洗腎患者,除非換腎,否則得定期洗腎,不過,其中只有200人順利換腎,如果依照正常程序等待,洗腎病患平均必須等待30年以上,才能獲得腎臟機會。

  台灣移植醫學學會公佈1999至2008年台灣腎臟移植10年存活率報告,分析國內27家醫院、5200多筆資料。結果顯示,國內10年活腎存活率達91%,屍腎存活率達88%,移植技術已達國際水準,但病人卻往往等不到腎臟。

  另一項統計數字則顯示,近10年來,國內約有5200多人接受換腎手術,其中有一半是在台灣以外的地區進行手術,而且幾乎都是都是在中國大陸換腎最多。

  這點從健保局資料也可看出端倪,台灣每年洗腎的費用高達 330億,佔了健保資源一成,大部分病患靠著洗腎撐著,但礙於國內器官捐贈風氣不盛,遲遲等不到換腎機會,部分患者只好透過管道,跑到中國大陸接受腎臟移植。

  移植醫學會理事長李伯璋表示,比對了健保給付資料,結果發現,每兩個腎臟移植者,就有一個是在台灣以外的地區進行,國內每年約有6000多名患者登記換腎,但只有200人能順利接受手術。

  李伯璋說,國內腎臟移植器官來源主要以親人及腦死患者捐贈為主,其中親人佔兩成五,其餘為腦死病患。由於民眾捐贈願意太低,器官來源極為有限。如果想在台灣換腎,乖乖排隊,平均得花上33年。

  李伯璋指出,近10年來,國內換腎病患的腎臟幾乎高達半數屬於「境外移入」,來源以大陸為主,其次為菲律賓、印度,還有人遠赴巴基斯坦、美國等國換腎。

  許多病患等了好幾年,還是排不上器官移植名單,最後病重而死。為此,行政院通過了「人體器官捐贈移植條例修正草案」,民眾如果想捐贈器官,就會在全民健保卡註記。

  李伯璋強調,換腎優點遠多於洗腎,換腎之後,大概可以多活10年。政府應積極開拓器官來源,節省醫療資源,妥善規劃出完整的醫療政策與移植環境。

  「人體器官捐贈移植條例修正草案」一旦立院通過之後,不見得可以直接增加國內器官捐贈數量、及民眾意願。但捐贈意願註記在健保卡中,讓醫護人員容易辨識,增加了許多救命時間。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