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細心照護 早產兒頭壯通才藝

1760
【NOW健康 黃靖芳/台北報導】
嬰兒
▲台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主任謝武勳表示,懷孕週數未滿37週的新生兒,就稱為早產兒。然而早產兒「要多小才是真的太小?」,這一直存有爭議,臨床上很難明界定懷孕周數22周、23周或是24周才算太小。(圖/ingimage)

國仲是早產兒,才22週大時就出生,體重只有528公克,住院期間歷經呼吸窘迫症候群、開放性動脈導管開刀治療、貧血、胃食道逆流、黃疸等問題,所幸在台大醫新生兒加護病房醫護團隊的努力下,平安克服,住院186天後,終於隨爸媽出院回家。

台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舉辦第11屆早產兒回娘家活動,藉由聯誼活動讓早產兒家庭進行經驗交流,並提供早產兒義診、心智與動作發展評估等健康諮詢,解答父母照顧早產兒時發生的各項疑難雜症。不少早產兒則上台展現音樂才藝,看來健康、充滿活力,讓人難以聯想到出生時的脆弱。

台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主任謝武勳表示,懷孕週數未滿37週的新生兒,就稱為早產兒。然而早產兒「要多小才是真的太小?」,這一直存有爭議,臨床上很難明界定懷孕周數22周、23周或是24周才算太小。

謝武勳強調,每個早產寶寶差異性很大,每當面對極度不安的早產兒家長,都會建議耐心等待小寶貝出生,看看孩子出生後狀況,再說也不遲。

早產兒國仲的爸爸回憶說,國仲出院返家後,為了讓家裡維持加護病房等級的保護規格,每天都需全套消毒,不僅要洗手、酒精消毒、回家外衣換掉,連抱小朋友時也戴上口罩,玩具、床單也都每天消毒,一直持續了8個月,才減為每2週消毒一次。

所幸這樣的努力都沒有白費,國仲的媽嗎很自豪表示,因為家中積極消毒,國仲雖然個頭比人小,但住院的頻率確比其它早產小朋友來得低。

會場中還有早產兒三胞胎裕杞、裕呈、裕名,引人注意,他們在懷孕30週時就出生,出生後分別歷經了呼吸窘迫症候群、開放性動脈導管、貧血、胃食道逆流、黃疸等問題,在加護病房分別住了58天、64天、54天才出院回家。

家裏一下子多了三個早產兒,讓新手爸媽手忙腳亂,所幸有祖父母及外祖母協助輪流照顧,才減輕負擔。不過,每次回診都是大陣仗,需要大批人馬陪同,尤其很小的時候長得都很像,容易搞錯,媽媽必須帶著小抄分別主訴不同寶寶的不同症狀,讓看診醫師好好診察。

謝武勳表示,早產寶寶有些器官發育還不成熟,照顧起來比起足月寶寶更棘手,因此父母的情緒也常常隨著寶寶健康狀況起伏波動。不過,當父母看著當初巴掌大的早產兒一天天長大,平安出院回家,心中的喜悅感與成就感,則是難以言喻。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