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醫界診斷帕金森氏症,主要以患者是否有動作緩慢、舉止不靈活、四肢僵硬、手腳顫抖、步態遲鈍、姿勢佝僂等表徵為依據。(圖/ingimage)
手腳不受控制顫抖、動作不靈活......等症狀,是一般大眾對於「帕金森氏症」的普遍印象。不過,林口長庚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陸清松醫師表示,如果民眾出現嗅覺異常、經常夢魘夢遊、便秘腹脹、肢體不寧或夜間抽動等「非動作症狀」,很可能也是罹患「帕金森氏症」,最好儘早就醫診斷。
目前醫界診斷帕金森氏症,主要以患者是否有動作緩慢、舉止不靈活、四肢僵硬、手腳顫抖、步態遲鈍、姿勢佝僂等表徵為依據。陸清松醫師進一步說明,但帕金森氏症屬進行性的退化疾病,在這些「動作症狀」出現前,往往已經有「非動作症狀」,包括嗅覺喪失或異常、夢魘、夢遊、情緒憂鬱、體溫調節失衡、莫名腹脹、強烈便秘、肢體不寧症、夜間抽動症等情形。
通常診斷為帕金森氏症,首先由動作障礙神經內科專科醫師,利用各種檢測工具做臨床判斷,再轉至「核子醫學科」進行檢查。醫護人員會利用微量的「放射線同位素造影劑」和「正子攝影機」,掃描受檢者的腦部,即可探知腦部基底核多巴胺細胞功能是否正常,再配合臨床的症狀即可確定診斷。
另外,台灣新興的「AV-133正子掃描」可使用「造影劑 AV-133」,經由正子影像技術呈現出腦部的PET影像,可望為帕金森氏症診斷提供更完善的品質。陸清松醫師提醒,如發現自己或身旁親友有類似「非動作症狀」,懷疑罹患帕金森氏症,可尋求神經內科動作障礙專科醫師進行評估與治療,並運用正子掃描、加以鑑別診斷與追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