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導波雷射治高度散光 術後滿意度提升

2943
【NOW健康 李世泓/台北報導】
▲像差是光線經過眼睛在視網膜成像時,所形成影像差異及清晰的不同程度,依照程度的輕重,分成低階及高階像差兩種,近視、遠視及規則散光等,是屬於低階像差,常見的高階像差則是不規則散光。(圖/ingimage)

 雷射近視手術是目前國人矯正近視常用的方式,臨床案例的累積,隨之而來的就是技術的更新突破,進而追求精緻細膩的術後效果。一般屈光不正的病患,在通過嚴謹的術前檢查後,都可以輕易的進行矯正,滿意度也頗高。然而患有高度散光的人,就必須更審慎選擇手術方式,才能有效解決特殊狀況,傅立葉前導波導引雷射屈光手術即是專門為此類患者設計。

 同樣的1.0視力,還是有清晰度的差別,主因是高度散光會產生高階像差。像差是光線經過眼睛在視網膜成像時,所形成影像差異及清晰的不同程度,依照程度的輕重,分成低階及高階像差兩種,近視、遠視及規則散光等,是屬於低階像差,常見的高階像差則是不規則散光。前台中澄清醫院眼科主任陳志宏醫師說明,規則性散光的特點是具有特定的軸度,一般而言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即可達到視力矯正之目的;不規則性散光的軸度則不特定,在屈光手術的治療上,眼科醫師可藉由角膜地形圖測量儀和前導波像差分析儀,做精準的測量,再依據檢查數據,設計散光患者專屬的手術程式,施作於手術上。

 基本的視力檢查項目只檢驗低階像差,但為了達到近視雷射手術術後的高滿意度,解決高度散光所形成的高階像差就很重要。傅立葉前導波是目前相當精密的檢測方式,不同於一般驗光的25度進位,前導波像差分析儀(WaveScan)的檢測數據是以個位數為單位。因為其特殊的算式運用,可以測出高達20階的像差,再搭配高準度的準分子雷射儀,可降低術後的高階像差,也同步減少了傳統雷射手術所形成的眩光等夜間視力不理想的發生率。

 傅立葉前導波雷射近視手術的作業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利用前導波像差分析儀取得病人精確的眼睛結構資料,其次,是將數據運用於設計雷射近視手術的治療方案,第三則是以前導波導引於手術的施作。陳志宏醫師強調,每一階段都必須確實執行,才是真正的虹膜定位傅立葉前導波雷射近視手術,尤其是第二階段,更需要有豐富手術經驗的醫師親自設計,包括患者的屈光度數、角膜厚度、瞳孔大小等,以及受術者的年齡和日常生活狀態,都在醫師評估之列。

 在醫療專業領域裡,醫師的巧手和儀器的精密,兩者不可或缺,當醫師遇到高度散光的病人,需要結合技術、經驗與設備。患者則需積極與醫師溝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手術方案。陳志宏醫師表示,傳統的雷射手術不容易通盤掌握高度散光患者的度數、角度及像差,然而近年來臨床發現,如果採用類似傅立葉前導波導引的高階手術,術後效果多半能接近醫師與患者的期待,甚至趨近於將散光完全消除。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