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滴 婦女隱疾怎麼辦?

770
【NOW健康 王國強/台北報導】

  尿失禁困擾著許多更年期或產後婦女們,在台灣婦女尿失禁症狀的盛行率約25%-30%,也就是每三位中就有一位婦女深受困擾,每當咳嗽、打噴嚏、大笑、跑步或走下坡路時,尿液便不由自主地流出,不僅會造成日常生活上許多不便的情形,也可能會對病人有心理上影響,更可能影響患者社交功能,讓尿失禁症狀漸漸成為台灣婦女所面臨的另一個健康問題。

產婦孕後易漏尿  慢性病患者易滿溢

  彰化基督教醫院婦女泌尿及骨盆重建科孫茂榮主任表示,尿失禁這類症狀大多出現在更年期或懷孕過後的女性身上,原因是懷孕過程中,因賀爾蒙變化及生理解剖位置的改變,加上胎兒重量持續增加子宮的壓迫,以致婦女下腹部的骨盆腔的肌肉鬆弛萎縮及無力。孫茂榮補充,婦女的生產次數或年紀的老化以及做些較用力的動作,都可能因腹壓的增加,導致骨盆鬆弛症候群,其中尿失禁就是症狀之一,間接造成子宮膀胱下垂,壓迫尿道而引發尿液不自主漏出的窘狀。

  孫茂榮說,無法以人為方式去控制或非自主性漏尿,都可稱為尿失禁,其中因咳嗽、打噴嚏而漏尿屬較常見的用力性尿失禁,其他的尿失禁表徵還有急迫性尿失禁也稱膀胱過動,是由於膀胱非自主性的收縮,讓病人突然間有強烈尿意感的情況下,發生無法控制的尿失禁;孫茂榮補充,有些慢性疾病患者如脊髓損傷、中風或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經較遲緩,使膀胱對於尿脹的敏感度差,易導致滿溢型尿失禁。

了解過去病史 有助對症下藥

  針對不同形式的病徵,第一步必須深入了解患者是否有慢性疾病尿及用藥習慣等病史,藉由尿液檢查是否有尿道發炎症狀,或以內診方式檢查子宮膀胱是否有下垂情況,利用神經學及膀胱功能尿動力檢測了解膀胱與尿道壓力之間的變化,以及括約肌收縮的情形,確認了解膀胱與尿道的肌肉以及神經、括約肌功能是否正常,藉由上述檢測來釐清症狀給予正確診斷並給予適切的治療。

若症狀屬較為輕微的話,可採用保守療法,如膀胱訓練、電刺激及藥物治療等來舒緩症狀,若患者對藥物產生口乾舌燥或嗜睡的副作用,建議可藉凱格爾運動來增強骨盆底肌肉,經由正確而持續的運動達到禁尿目的,一般而言短期內如能真正練習到正確有效的肌肉,效果在五成到七成左右;其缺點的是需要三至六個月時間,才有初步的成效。上述的治療對於輕微或中度的尿失禁患者,成效會比較好。

對於重度尿失禁症狀一般可藉手術擺脫「騷」味

  孫茂榮提醒,若症狀嚴重的話可以考慮採取手術治療,過去傳統手術是將下降的膀胱尿道交界處再拉回原來的部位的膀胱尿道固定術、膀胱頸懸吊術及目前較常用的尿道無張力懸吊帶術,其手術成功率高達九成以上,傳統手術總避免有一些限制,有的是因為手術的過程對病患侵襲性較大、有的是效果不彰。而目前的尿道無張力吊帶術較簡便,成功率高而傷口小且恢復快,已成為目前全世界手術治療婦女尿失禁的主流。

  孫茂榮補充,隨著科技的發展,目前的尿道無張力懸吊帶,與傳統手術相比,其過程侵襲性小、無緊繃感、手術時間短、只需局部或低腰椎麻醉,且效果良好、術後疼痛極少、術後膀胱訓練時間短。病人可以在手術當天或隔天出院,且約一週後就可恢復正常生活。

  除了全身性的運動外,強化骨盆底肌肉的凱格爾運動更重要,建議婦女在更年期後或產後,應多抽空利用時間多練習達到預防尿失禁及骨盆鬆弛的發生。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