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王太太近來不時感到身體燥熱、失眠,經常跟家人吵架,情緒不穩。家人都以為王太太性情驟變是捨不得大女兒出嫁,小兒子離家就學,進入「空巢期」的反應。
不過隨時間流逝,王太太的情況一直沒見好轉,經常在私下無人處大哭,一整天都提不起勁。家人懷疑她罹患憂鬱症而帶她至精神科就醫,發現她有月經不規則及盜汗的現象,將她轉診到婦產科檢查,抽血檢查才發現是更年期作祟。
成大附醫婦產部主治醫師梁玉玲說明,更年期是指婦女由有生育能力進入不能生育的一段過渡時期,卵巢從定期的排卵轉變為不定期的排卵,而卵巢分泌的性荷爾蒙(雌激素、黃體素、雄激素)開始逐漸減少。
梁玉玲說,正因為體內女性荷爾蒙下降,部分婦女開始出現熱潮紅、盜汗、心悸、失眠、陰道萎縮、憂鬱等不適症狀,臨床上統稱為更年期症狀。
「更年期在先,而停經在後。」梁玉玲解釋,生理性停經多發生在年紀45至55歲左右,但若在此之前接受二側卵巢或子宮切除,月經立即停止,則稱為手術性停經。通常停經前2、3年,月經就會變得不規則。最後一次月經後1年以上不再有月經,即可稱為停經。
臨床經驗顯示,停經後婦女常出現熱潮紅(10至15%)、盜汗、心悸、失眠、食慾不振等症狀。通常有18%的更年期婦女沒有症狀或1年內症狀消失,56%的人症狀會持續1到5年,更有26%的人症狀可持續5年以上。
女性身處更年期,如何改善症狀?梁玉玲建議先從改變生活型態做起。她舉例,平日可增加鈣質攝取,多吃牛奶、小魚乾、豆類食品及深色蔬菜,或依醫師指示服用鈣片。煙、酒或碳酸飲料會妨礙鈣質吸收,應多避免。
此外,更年期女性可適度從事戶外運動與日曬,選擇適合自己運動,參加運動團體,一方面較能持之以為恆,同時也能拓展人際關係,幫助改善情緒憂鬱的症狀。
部分女性利用荷爾蒙藥物來改善更年期症狀,梁玉玲提醒,雖然效果立竿見影,但長期服用可能不利健康,且並非每個人皆適合荷爾蒙療法,尤其不可隨便服用坊間療效未經證實的偏方。及早到婦產科就醫治療,才是改善更年期症狀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