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提供(ILSI Taiwan)健康老化權威給高齡者活出健康的妙方。(圖/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提供)
減重為全民運動,不少婆婆媽媽也想減重,擁有苗條身材,不過,國內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醫師警告,高齡者先萬不要隨意減重,萬一減了肌肉量,儘管體重輕了,卻更不健康。
陳亮恭在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研討會上指出,許多人在步入中老年後,因發胖或生病,開始注意體重控管,然而或許是過度積極、方法錯誤,不僅減了脂肪,也減了肌肉量。
「肌肉量與高齡者健康息息相關」陳亮恭說,與一般人相較,高齡者在體重管理上,應更有彈性,切勿用錯減重方法,造成肌肉流失,死亡風險將更直接也更大。
研究人員在探討身體質量指數BMI與高齡死亡風險時,發現BMI曲線呈現U型,也就是高死亡率落在身體質量指數過輕(BMI<18.5以下)與重度肥胖(BMI>35)的兩個極端,18.5至35之間的高齡者死亡風險則較低。
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科學顧問、中研院研究員潘文涵教授,調查台灣老人身體功能衰退與衰弱症候群情形,結果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的肌肉組織流失,肺活量下降,體力隨之衰退,伴隨體重不自主下降、走路慢、握力不足、筋疲力盡、體能活動不夠等問題。
進一步分析高齡者身體功能衰退與飲食的關連性,發現隨著年齡增長,攝食量減少的現象普遍存在於高齡族群,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入不敷出,導致衰弱的風險依然存在。
潘文涵指出,年紀一大,感官系統(味覺、嗅覺、視力與聽力退化、牙口問題等)也隨之退化,導致食慾下降。此時,若一味堅守「少油、少鹽、少糖」等健康原則,反而會使營養攝取更為不足。
潘文涵建議高齡者,應注意進食量和每一口吃進的營養,聰明選擇蛋白質品質高、高營養素密度的飲食,並配合適當強度的運動,維持肌肉量,才能夠活躍老化。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