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芳提醒,現今癌症治療藥物及技術不斷在發展,其他癌症的骨轉移也會有更好的治療出現,因此千萬別放棄治療希望。
癌症骨轉移,也定義為癌症末期。患者此時療效容易變差、存活期短,且常引起劇烈疼痛。如為高血鈣症,則會意識不清,並因蝕骨之痛讓人不得安眠。若脊椎塌陷壓迫到神經,則可能讓患者半身癱瘓、大小便失禁;此外,更可能因病理性骨折而長期臥床。
不過,癌症骨轉移並非不治之症,早日診治仍能大幅改善生活品質,提高存活率。成大醫院核醫部放射性免疫分析科醫師李碧芳舉例,統計發現,乳癌骨轉移後,平均仍有2至3年的存活期,存活5年的病患比率也可達到20%。
如何診斷有無癌症骨轉移?除觀察病患家族病史、個人醫療紀錄外,骨腫瘤組織切片檢查是最重要的診斷依據;另外,也可抽血檢驗鹼性磷酸酶(ALK-P)值,或骨掃描、X光、電腦斷層、正子造影等影像學檢查。
治療上,以化學及手術治療為主。化學治療主要為維護骨骼功能,防止進一步破壞;手術治療則針對發生在脊椎、股骨等部位之轉移。骨折的手術治療原則在切除腫瘤、骨折整復穩定固定,恢復行走功能。如尚未發生骨折,則重點在清除腫瘤;局部癌症骨轉移還可配合放射治療,以有效控制轉移的腫瘤,並減輕疼痛、預防病理性骨折與脊髓壓迫。
李碧芳補充,現有「二氯化镭Ra-223」放射性核醫治療藥物,對治療骨頭疼痛有正面效果,且周圍正常組織受到的傷害可減至最低。此外,也可針對骨質流失做積極治療,延緩癌症骨轉移的進展。藥物分成雙磷酸鹽類及單株抗體兩大類,各有其作用機轉。唯藥物都可能會造成齒槽骨不良反應,須預做徹底的口腔檢查。
最後,李碧芳提醒,現今癌症治療藥物及技術不斷在發展,其他癌症的骨轉移也會有更好的治療出現,因此千萬別放棄治療希望。越早出來勇敢面對,積極與醫師合作,可以謀得更多成功治療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