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阻力訓練
-
回歸健康生活「動」起來! 研究:COPD能用運動改善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58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影響呼吸的慢性疾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挑戰。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全球每10秒鐘就有一個人死於COPD,而台灣一年也有超過5千人因COPD而死亡,根據專家們的說法,適度地進行運動,將有助於改善COPD症狀。 -
肌少症族群術後復健無力? 術前BFR訓練預先強化肌力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019現代人想要維持身材而勤跑健身房「撸鐵」,重量訓練(阻力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肌肉生長、鍛鍊肌肉力量,還能預防並改善肌少症。重仁骨科醫院梁峻銘院長表示,對於老年人、手術後病人及肌少症的族群,在進行阻力運動時,搭配血液阻斷訓練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可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在低強度的狀態下模仿高強度的訓練結果,達到事半功倍的增肌效果。 -
您有肌少症嗎?醫:肌少症自我評估量表 及早預測風險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9015重仁骨科醫院梁峻銘醫師提到,肌少症會惡化健康,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風險,一旦心血管和代謝功能受損,恐降低人體基礎代謝率,增加肥胖和代謝性疾病的風險,例如:胰島素阻抗性增強。 -
丹妮婊姐減重遇瓶頸超崩潰! 醫:錯誤減重恐越減越肥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7933部落客出身的美妝Youtuber丹妮婊姐9月15日更新頻道,向粉絲傾訴自己前陣子因為生病,體重不斷飆升,無論嘗試了什麼樣的減重方式都無法如願控制體重,最後選擇就醫檢查,發現自己身體出狀況,也因此導致減重出現瓶頸。 -
糖尿病「富貴腳」!患者足部受傷難癒合 恐有截肢風險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4641奇美醫院護理部糖尿病衛教護理師陳明惠宣導,預防足部病變第1步,糖尿病患應按時服藥、正確攝取飲食及養成運動習慣,積極控制血糖。病患可搭配自我監測血糖或裝置連續性血糖監測儀,了解血糖現況,以作為調整藥物劑量或生活習慣的依據,並按時回診定期做神經及循環檢查。 -
運動科技新趨勢! 國健署應用AI提供全新健康管理方式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456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運動科技與健康促進息息相關,透過生理數據追蹤、虛擬教練指導、穿戴式裝置、AR實境體驗等,不僅改變了人們對身體活動的看法,也提供了更全面、個性化與科技化的健康管理方式,國民健康署及12個縣市一同攜手辦理「Move Into Life X 健康新生活」運動科技成果發表會,分享運動科技推廣場域驗證的經驗,並提供現場互動體驗,打造科技感與身體活動結合的新風貌。 -
胸悶吸不到氣? 醫授4大「胸腔復健」法改善心肺功能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065萬芳醫院復建醫學部醫師林硯農表示,患有氣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型肺部疾病、新冠肺炎後遺症等肺部疾病族群,病人在活動時常容易感到胸悶、吸不到空氣等窒息感,導致活動意願降低,在不知不覺中,縮小活動範圍或選擇靜態活動。 -
阻力運動不只能訓練肌力! 研究:還有助於延緩這疾病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974來自巴西聖保羅聯邦大學和聖保羅大學的研究人員,透過1項小鼠研究評估了阻力訓練對於認知功能的影響。在實驗期間內,研究人員觀察了進行阻力運動的小鼠,持續4周以上,發現其大腦中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β-澱粉樣蛋白斑塊數量較少,而且還出現更多小膠質細胞,能有助於清除β-澱粉樣蛋白斑塊的免疫細胞,減少小鼠的焦慮感,並且在實驗空間中移動的次數變得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