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過敏免疫風溼科
-
少吃海鮮為何還是膝蓋痛? 這些痛風迷思你一定要知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79這是很多痛風病友關心的問題,平時很注重飲食,不菸、不酒、也不吃海鮮,但是尿酸依然偏高,痛風還是會發作。過敏免疫風溼科蘇勤方醫師指出,尿酸超標時要從兩個方向來思考,1個是身體產生的尿酸太多,1個是身體排出的尿酸太少。 -
晨起連刷牙、扭毛巾都困難 自體免疫性關節炎恐找上門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668恩主公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郭孝齡醫師指出,當體內的免疫系統錯亂時,持續產生抗體及細胞激素侵犯組織器官,使身體持續發炎,就可能是所謂的自體免疫性關節炎,常見症狀為關節紅腫熱痛或晨僵,若延遲就醫,嚴重恐導致不可逆關節變形與相關共病,如虹彩炎、乾癬、發炎性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目前臨床上常用藥物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類固醇、免疫調節劑、生物製劑。醫師會依患者病況搭配不同的藥物組合。隨著醫學技術進步,近年已發展出多款治療自體免疫關節炎且獲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及早使用除可緩解關節症狀,亦可同步預防相關共病產生。 -
免疫力低下皮蛇纏上身 醫:有這些症狀應儘速就醫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968柯爺爺自述這1年來深受腰痛所苦,所以平時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加上疫情關係,更不喜出門走動,連帶食慾不振、鬱鬱寡歡,1周前右腿還出現一串串紅疹水泡,但因為不痛不癢(腰痛有固定服用止痛藥),以為是皮膚過敏,本想藉貼人工皮改善,直到家人見狀驚覺不對勁,才趕緊帶爺爺赴醫檢查,幸好帶狀皰疹尚未造成疼痛,住院透過抗病毒特效藥治療5天後,終順利返家。 -
類風溼性關節炎注意 免疫制劑恐讓康復型B肝再發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73北榮長期追蹤1,494位康復型B型肝炎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結果發現,其中17位患者發生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轉(即已經消失的表面抗原再次出現),部分患者發生嚴重肝炎。 -
類天皰瘡屬自體免疫性疾病 起水泡又癢又痛難照護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787小池剛開始下嘴唇長出水泡,之後從臉上、四肢,蔓延到全身,經由當地皮膚科切片確診為類天皰瘡,持續使用類固醇治療和免疫調節劑,產生肥胖及月亮臉,且療效不佳,因此前年11月來到大林慈濟醫院就醫,診斷為重度類天皰瘡,並安排住院治療。 -
關節腫痛難忍 中年婦女是類風溼性關節炎高危險群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677嘉義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醫師陳俊銘表示,案例中的陳媽媽屬於比較嚴重的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手部關節已經腫痛到無法自己穿衣服,甚至連洗澡都要靠人幫忙才能完成。臨床上很多類風溼性關節炎病人也總是忍痛很久才來就診,但這時候關節已經變形甚至開始遭到破壞,嚴重還可能導致身體失能。 -
全身長滿水疱如燒燙傷 罕見自體免疫疾病天疱瘡作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059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蔡肇基表示,吳爺爺為茶農,可能是清洗茶葉時,皮膚接觸到農藥而產生自體抗體,繼而全身性出現大面積水疱和潰瘍。因睡覺時容易壓到傷口必須趴睡,造成睡眠品質不佳,且除了背部潰爛成一片外,手肘關節處也陸續出現水疱,令他十分恐慌,不得不就醫治療。 -
「竹竿病」患者治療易中斷 整合照護提升生活品質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194僵直性脊椎炎是1種主要侵犯脊椎關節及附近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慢性疾病,其鈣化僵硬,使脊椎失去柔軟度而形如竹竿,才被稱做「竹竿病」,部分病患會演變為嚴重的駝背。僵直性脊椎炎具有休息不見好轉及活動開始後症狀減輕的特色。睡覺到清晨時常會因僵化而疼痛,甚至無法成眠。好發於20至40歲的成年人,其整合治療方式包括抗發炎止痛藥、類固醇、關節炎特殊用藥、生物制劑、外科矯治、復健及病人自我學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