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臺北醫學大學
-
顏面常作痛?三叉神經痛好發中年女性 3類成因1次搞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45550多歲的陳先生,10多年前診斷出罹患三叉神經痛,狀況時好時壞,顏面不時襲來各種痛感。近期發作頻率變密集且週期縮短,嚴重影響生活品質,2個月前至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疼痛特別門診就醫,透過高頻熱凝神經阻斷手術,明顯緩解困擾許久的顏面劇痛問題。 -
骨折手術要提防感染、骨髓炎! 圖解骨折術後照護重點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9427「骨科手術的傷口很怕感染,如果感染無法控制,便得將植入物、人工關節移除,然後需要長時間的換藥,等到感染改善後再想辦法關閉傷口,往往需要3至6個月以上。」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呂憲宗醫師指出,「為了降低傷口併發症的風險,可以多管齊下,包括把血糖控制穩定、避免手術低體溫、使用手術後負壓傷口照護系統等,讓傷口順利癒合,能夠減輕患者與家屬的壓力,也能避免許多衍生的醫療花費。」 -
人類壽命縮短1.8年! 忽略抗藥性問題將引發全球危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445一項研究顯示,如抗藥性危機持續惡化,2050台灣一年超過3.3萬人死於抗藥性感染,占總死亡人數的1/5。每年11月為「世界抗生素認知週」,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攜手衛福部疾管署、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及台灣感染管制學會舉辦「抗生素衛教巴士」展覽,盼透過展覽,提升全民對正確使用抗生素的認識,提醒民眾抗藥性的嚴重性。 -
想長壽這2樣別碰! 北醫研究:5種健康行為可多活7年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5030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表1項研究,追蹤台灣30歲以上的成年人約15年,發現保持「不抽菸、不過量飲酒、充足運動、多吃蔬果以及保持健康體重」等5種健康行為者,平均可多活7.13年,並減少28.12%的年度醫療支出。 -
提升孕產安全!雙和導入PROMs問卷 推醫病共享決策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885每年的9月17日為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訂定的「世界病人安全日」,2024年的主題為「孕產安全,你我共守」及「安全診斷,健康把關」,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積極響應,於9月18日至23日舉辦相關衛教宣導活動與健康講座,共同為病人安全採取行動。 -
講座報名/耳鼻喉權威開講 解密重聽耳鳴眩暈保健之道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4086健康公益講座當天除了李宏信醫師的專題演講,另外2場還分別邀請整形外科醫師江耀國,分享「如何變年輕?從外表到內在的逆齡秘訣」;以及恩主公醫院眼科醫師蘇桓誼,分享「守護視力!白內障與乾眼症的解決方案」,時間從下午1點至4點半,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1室(台北市徐州路2號4樓)舉行。 -
大腸癌篩檢可個人化 北醫研究證實有方法判知罹癌風險
癌症新知 / 腸癌7042臺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指出,透過糞便潛血濃度可精準預測大腸癌發生及死亡風險,潛血濃度越高者應儘快接受大腸鏡檢查或縮短篩檢間隔,濃度較低者則可考慮延長篩檢間隔時間。 -
8旬翁大腸癌術後6天出院 北醫ERAS計畫縮短住院天數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60480歲的王先生因腸胃不適,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異常,就醫後確診大腸癌。考量到年紀不適合進行大型手術,王先生轉至北醫附醫接受副院長暨大腸直腸外科魏柏立醫師以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並搭配ERAS計劃,術後第一天便能進食、第4天出院返家,總住院天數6天,相較以往需住院10天,住院天數縮減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