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腦膜炎
-
鼻塞、鼻涕倒流飄魚腥味非感冒 竟是黴菌性鼻竇炎作祟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873台中一名52歲男子長期受流鼻涕、鼻涕異味困擾,幾乎三天兩頭就感冒,即使到診所拿藥但很容易復發。直到他前往長安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經林恆甫醫師以內視鏡及電腦斷層檢查後,才發現鼻竇內疑似有黴菌,確診為「黴菌性鼻竇炎」。透過鼻竇內視鏡手術結合導航系統完整清除病灶,術後隔天就出院,一週後恢復正常生活,惱人的鼻塞、異味消失了,感冒次數也大幅減少。 -
你「左流右新」了嗎? 秋冬及早接種疫苗防病毒護健康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5139秋冬季節是流感、新冠病毒及肺炎鏈球菌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對於65歲以上長者、癌症患者、洗腎病人、器官移植者及其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引發重症,甚至導致死亡。因此,及早接種疫苗是保護自身健康、減少疾病威脅的有效手段。 -
短短3週從清醒變失智? 隱球菌腦膜炎偽裝成老年癡呆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677一名八旬退休教師原是思路敏銳,對數字計算毫不含糊的人,卻在短短3週內變得反應遲鈍、認知混亂。家人以為是年齡造成的失智症狀,直到求診才發現,是感染上一種會偽裝成失智症表現的致命黴菌「隱球菌」,此病菌是2022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全球最危險的真菌病原體之一,每年奪走約18萬人性命,而此案例正是典型病例表現。 -
開學季當心手足口病 兒科醫揭症狀、高風險族群及預防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5363隨著開學季的到來,各地醫療院所陸續出現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例增加的趨勢。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顯示,手足口病通常是春末夏初和秋季會出現流行高峰,特別容易在托嬰中心、幼兒園等幼童聚集場所快速傳播,雖然手足口病「通常不嚴重」,但在特定情況下仍有重症風險,家長需格外注意。 -
新生兒腸病毒重症拉警報! 今年重症都染伊科病毒11型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5064近日疾管署公布新增兩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案例,分別為中部出生8天大男嬰與南部5天大女嬰,兩名嬰兒都因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敗血症、肝炎、血小板低下等重症,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更值得注意的是,疫調發現這兩起案例都疑似因家戶接觸而感染,其中男嬰的母親生產前有上呼吸道症狀,父親在陪產當日也發燒;女嬰的媽媽產前同樣有發燒、喉嚨痛等症狀。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今年累計已有13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新生兒重症案例就佔了10例,且全部都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創下近6年同期最高紀錄。 -
8旬老翁右眼腫痛影響視野 電腦斷層揪出是鼻竇炎作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58184歲的李爺爺半個月前突然出現右眼腫脹情形,但卻一直不以為意,直到過了兩週出現疼痛、影響視野,才至坊間診所就診,後因症狀嚴重遂轉至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在排除眼科疾病後,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吳姳萱醫師透過電腦斷層發現其鼻竇黏膜腫脹,導致鼻竇開口阻塞,進而影響眼周,出現膿瘍情形,診斷為急性鼻竇炎併發右眼上皮膿瘍,遂執行3D立體定位導航微創鼻竇內視鏡手術及右側上眼皮膿瘍切開引流手術,術後李爺爺症狀緩解,定期回診追蹤。
-
男側腹疼痛3天後爆發「皮蛇」 醫師揭3症狀須提高警覺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170一名男子側腹反覆疼痛掛號泌尿科,檢查卻顯示一切正常。沒想到3天後,側腹皮膚陸續冒出紅疹與水泡,痛到難以入眠,由於出現皮膚症狀,患者轉至光田綜合醫院皮膚科,才經何英右醫師診斷為「帶狀皰疹」(俗稱皮蛇)。帶狀皰疹初期往往只有疼痛或灼熱感,數日後才會長出紅疹與水泡,病灶位置多見於頭、頸、胸甚至臀部,經常被誤認為偏頭痛、腎結石等其他疾病。像這位患者就是因側腹部神經分布位置,導致痛感像泌尿系統不適,才會先跑去泌尿科。 -
台灣梅毒確診個案攀升 預防指引降低社區性傳染病風險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17492我國愛滋防治有成,近幾年來每年感染人數約在千例,但確診梅毒個案卻逐年上升,今年1至7月梅毒感染通報數新增5826例,高於去年同期5456例。主要原因在年輕性活躍族群的不安全性行為,醫師提醒,如果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務必主動接受性病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