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神經內科
-
婦人腰痛、頻尿就醫!檢出罕見膀胱肌瘤 全球僅250例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725長安醫院泌尿科醫師黃煒軒表示,這位病患起初因為腰痛症狀前往神經內科求診,被安排做核磁共振檢查,沒想到膀胱裡有1顆腫瘤,因此轉診到泌尿科。由於初步懷疑可能是惡性腫瘤,與病患討論後決定進行膀胱鏡腫瘤刮除手術,但手術當天卻發現跟一般的膀胱腫瘤不一樣,表面呈現平滑特徵,病理報告更進一步確認了這是1例罕見的膀胱肌瘤。 -
癌友補充營養緩解化放療副作用 補「硒」加強精準修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6857品心診所神經內科林邵臻醫師表示,化療屬於全身毒性的藥物治療,若身體狀況不佳、營養不良,化療可能會產生各種的副作用,包括嚴重落髮、慢性骨頭痛、皮膚長疹、慢性搔癢、食慾不振;或產生神經相關病變,如手腳麻、皮膚脫皮和色素沉澱,甚至味覺、嗅覺都會改變等。另外,部分化療藥物具有肝腎毒性,所以肝腎功能恐在化療過程中受到影響。 -
橫跨3領域的和解天使 這對醫界夫婦致力推動醫病和諧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320醫界夫婦檔不少,能夠憑藉專業知識,橫跨醫學、金融、勞資等3大領域者,卻不多見。西園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詩應、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這對醫師夫婦,將調解醫療糾紛的原理,應用到保險理賠、勞資關係,協助金融界和政府解決爭議,雙雙成為跨界醫師,而他們能取信於金融界、新北市政府,在於推己及人,置身對方、為他人著想的溝通模式,這番化解衝突的技巧就來自協助醫病雙方解決醫糾的經歷。 -
8旬翁吞嚥困難4年未吃飽! 接受復健治療已可大啖美食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290陳冠霖說,隨著老化,慢慢會有吞嚥困難,通常在45歲之後就會發生,連喝水也容易嗆到。造成吞嚥困難的原因很多,包括肌肉萎縮、組織彈性下降、唾液減少和大腦反應下降,由於老人家吞嚥困難,被視為老化的一部分,認為是自然現象而容易忽略。 -
影帝李康生10年來飽受斜頸症困擾! 出現4症狀愛注意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789台灣神經復健醫學會理事陳智光指出,斜頸症是1種肌張力不全症,由於頸部肌肉攣縮,導致患者脖子歪斜、頭部偏移至特定方向,不能任意轉動,影響視線、平衡感,例如,無法準確拿捏與物品的距離感、走路容易跌倒,許多病友擔心旁人眼光,不願出門與人社交。 -
7旬嬤頭暈2年找不出病因! 竟是三高肥胖釀狀動脈狹窄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522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指出,狹心症屬冠狀動脈疾病,當冠狀動脈硬化、變窄或阻塞時,會造成心臟血流不順,80%會出現胸悶痛症狀,10%會有腹痛症狀,僅少數約5%會出現頭暈,甚至無症狀。 -
走路不穩要掛哪一科?快聽從醫師建議 別忘帶日常藥單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62民眾走路不穩除了發生結構性病變,例如中風、巴金森氏症、脊椎嚴重側彎、肌肉萎縮等疾病外,不適當的用藥也可能引起其副作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林志遠表示,患者一般很難找到周全科別來評估,建議可請神經內外科、家庭醫學科、老年醫學科、骨科、復健科及中醫傷科等醫師來協助。 -
長新冠竟引發巴金森氏症! 63歲婦染疫後行動突變遲緩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46463歲莊太太半年前突然行動遲緩、反應變慢,懷疑是巴金森氏病,可是採取藥物治療效果不彰,她在朋友介紹下改到大醫院治療。醫師問診後得知,莊太太的症狀是感染COVID-19後才出現,判斷恐是「長新冠」,後續藉由藥物調整、生活習慣改變及靜脈營養療法等一系列治療,病況才獲得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