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直腸腫瘤
-
如廁出血就是痔瘡?爺爺症狀拖近1個月 檢出直腸息肉
癌症新知 / 腸癌7270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莊偉表示,直腸癌占大腸癌約3成,早期直腸癌則占其中的4分之1至5分之1,若能在早期就手術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而直腸困難息肉則有2成左右是惡性可能,民眾不可不慎。 -
便便好臭是腸道警訊? 出現「3形狀、4異色」要小心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088胃腸肝膽科醫師許文峰表示,排便頻率從1天3次到3天1次都是正常的範圍,依照個人的情形而定,有人吃得很少或是腸道蠕動較慢,可能3天才排便1 次,有人排便較順暢,1天可以大便2~3 次,如果大便的形狀、顏色都正常,就代表腸道很健康。 -
5大便祕成因別輕忽 調整飲食與作息逾8成可改善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377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孫文俊指出,臨床便祕定義以時間為指標,超過3天以上沒排便,即為便祕。至於糞便的形狀及軟硬度屬於臨床症狀,如果便便形狀像一顆顆的小雞便,常與水份攝取不足有關,不會稱為便祕。而造成便祕的5大主因,分述如下。 -
這種好發生殖器的壞死性筋膜炎 讓他下體惡臭險喪命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5268蔡昇翰強調,糖尿病是導致佛尼爾氏壞疽的重要危險因子,20%至70%患者同時合併有糖尿病;此外,25%至50%患者因酒精成癮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也容易引發佛尼爾氏壞疽。由於疾病進展快速,能夠早期判斷是救命的關鍵。 -
錯把直腸腫瘤當痔瘡 阿公強忍疼痛坐立難安
癌症新知 / 腸癌4726台中90歲潘姓阿公長期血便,又在肛門口摸到突出物,以為只是痔瘡發作,僅塗抹痔瘡藥物和服用中藥處理,始終強忍不適沒向家人透露,直到子女發現爸爸舉止怪異,硬拉著就診才發現竟是「低位直腸癌」惹的禍,所幸透過口服化學藥物和放射線治療後,腫瘤明顯縮小,阿公也能順利坐下和解便了。 -
大腸直腸腫瘤有剋星 國衛院攜手秦偉推新藥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2686泰緯生技表示,DBPR115可將抗癌藥物準確傳送至腫瘤組織,透過增加腫瘤中的藥物濃度來提升抗癌效果,且大幅減少藥物副作用。相較於市售標靶藥物以抗體或奈米顆粒作為傳輸系統,其穩定度更高、生產成本低。 -
國人飲食不均衡 腸鏡瘜肉偵測率近七成
癌症新知 / 腸癌3669羅鴻源醫師指出,目前內視鏡檢查可選擇無痛方式,全程使用二氧化碳氣體,比空氣更快被人體吸收,檢查後腹部不適感大幅降低。最新檢查機器光源亮度足,觀察視野更大,從140度提升至170度,而且每一支均搭配新一代窄頻影像技術,不遺漏任何表淺瘜肉,提高診斷精確度。 -
無痕微創手術 腸癌治療保肛也保腸
癌症新知 / 腸癌3899治療大腸直腸癌,傳統手術常因腫瘤位置鄰近肛門,很難保留肛門,最後必須放置人工肛門。不過近年來,新式手術可保留住肛門,但因部分直腸遭受切除,以致存留糞便的容量變小,所以,只要存有些許糞便,就必須排出。也因如此,很多大腸直腸癌患者在接受直腸切除手術後,每天至少上廁所達十、二十次,生活品質大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