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病識感
-
失智症非單純老化問題 及早介入治療防止惡化導致失能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962「醫生,請你幫我太太做檢查,看看有沒有失智症。」老先生拉著老太太進到診間,一邊嚷嚷,「我最近一直覺得她怪怪的,經常亂講話。」聽完描述、問診完畢後,醫師幫老太太安排檢查,同時也請老先生一起測驗。關渡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柏山醫師表示,「測出來的結果,其實是老先生失智了。」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會退化,可能聽不懂別人的話,但是患者通常沒有病識感、覺得自己很正常,反而覺得是別人在胡言亂語,所以會出現類似狀況。 -
到底是記憶變差還是得了失智症? 專家教你簡單判斷!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615「醫生,我先生都會一直問同樣的問題,才剛講過的話,馬上就忘記。他從前愛看電視,現在卻連遙控器都不會用,而且常搞不清楚白天、黑夜。」老太太一臉擔憂地說,「前幾天出門去散步,結果竟然在公園迷路,走不回來。怎麼會這樣啊?」 -
囤物症患者無病識感 童年不愉快經驗造成分離焦慮創傷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148許多民眾歲末除舊佈新,會添購新的家具並淘汰舊物,社區角落便堆滿了陳舊家具,等待清潔隊運走,但對陳先生來說,這些龐大垃圾卻有如黃金,只要發現還堪用的物品,就往家裡塞,幾年下來,屋子光是沙發就好幾套,加上許多桌椅,走路都成問題,夫妻兩人常為此吵架,在妻子陪同下,他至精神科求診,確診為「囤物症」。 -
失智症及早介入穩住病況延緩惡化 預防從40歲就要開始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11320台中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失智暨帕金森症醫療中心科主任李威儒醫師表示,記憶力隨著年紀下滑是相當常見的情況,但失智症患者下降得非常快速,像是有病患忘記自己買過菜,出現重複購買、冰箱裡塞買同樣食品的情形,或是找不到東西,就懷疑一定是別人拿走。其他的變化像是原本可以輕鬆完成的事情,突然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像上述個案搭公車坐過站卻不知道怎麼回家就屬於此情況。 -
失智症非正常老化 找對科別妥善治療有助延緩病情惡化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6951依據台灣失智症盛行率推估,至2019年底,失智人口已超過29萬人口,其中65 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盛行率為7.78%(約28萬人),也就是說65歲以上的老人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失智症的影響,已經是全世界共同的挑戰。然而,失智症到底是什麼樣的疾病?民眾又該如何區分正常老化與失智呢? -
疫情恐讓思覺失調症惡化 家人支持與規律用藥不能停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591葉啟斌說明,治療思覺失調症的方式除了每日的口服藥之外,也有多種施打頻率的長效針劑,幫助維持體內藥物濃度,由於每日用藥需要病人有穩定的病識感,但藥物濃度需要每日補充,如果漏藥就會增加復發機率與疾病惡化的風險。相較之下長效針劑透過緩慢的釋放維持藥效,拉長對於病情的保護。 -
思覺失調積極接受治療 近6成可重返職場繼續就學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132鹿港基督教醫院長青院區副院長邱南英表示,思覺失調症是種思考及知覺失調的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但治療過程中最擔心患者「機構化」,無法離開治療機構,再難回到社區生活。因此,住院期間除了給予藥物控制病情外,還應多運動,透過職能治療、音樂治療、藝術治療等方式,讓患者恢復生活能力,甚至有機會重返職場。 -
思覺失調症並非不治 有病識感及穩定用藥可控制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13臺中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任藍祚鴻表示,思覺失調症症狀包括幻聽、妄想、社交退縮等,屬於腦部疾病,和身體其它部位的疾病一樣可以治療。病發後頭5年為黃金治療期,若此時及早、持續治療,則能使大腦維持基本的運作與功能,降低復發風險;反之,若任意斷藥,復發風險將是穩定治療者的5倍,更可能導致腦部不可逆的損傷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