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潘奕瑄
-
孩子裝病不想上學?家長多支持陪伴 找出拒學背後原因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636台灣拒學盛行率約1至5%,好發於升國中、高中等學習轉換階段,研究顯示,性別、學業成績、社經地位對拒學並無顯著影響,臨床心理師潘奕瑄說明,近年臨床經驗發現青少年拒學個案增加,年紀涵蓋國小、國高中生,且男女都有,此類孩子部分有特殊狀況如學習困難、亞斯伯格症等,但多數都與家庭內互動、學校環境有關。 -
初入職場適應不良?心理師授4妙招 助新鮮人增自信心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4029不少準新鮮人初踏入職場後,容易因上述因素造成焦慮、憂鬱、睡不好等症狀,還可能用暴食、飲酒等不健康的行為試圖因應壓力。這些狀況不僅影響身心健康,也會干擾工作表現,陷入惡性循環。 -
返回工作崗位不適應? 心理師傳授4招心情不「鬱卒」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804國外研究指出,2020年12月美國疫情嚴重時,約有42%的人出現憂鬱或焦慮症狀,相較疫情前的11%,增加近3倍;而英國出現相關症狀的人,也在疫情爆發後,增加將近1倍。疫情帶給人們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而今疫情趨緩,台灣逐步放寬防疫準則,上班族取消居家辦公、學生返回校園、餐廳開放內用,但是久居家中後,人潮、應酬邀約與正常上下班的生活都可能造成部分易焦慮民眾的心理壓力。 -
婚後致力扮演完美太太終究崩潰 原因從童年逆境說起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891童年逆境是指孩童時期遭遇到心理、生理、社會方面的不利成長因素。國外許多研究發現,在家庭中遭遇肢體暴力、性侵、目睹家暴、遭父母羞辱或忽略等等逆境的孩子,因長期處於負面情緒與壓力中,較難學習如何調節情緒及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成年後得到各種身心疾病的機率也越高。以蔡女士為例,其童年時期遭到父母慣性地貶低、情感忽視,造就成年後容易自卑、過度敏感的個性,只有扮演「完美母親與太太」的角色,才能讓她自覺有存在的價值,但長期的焦慮情緒卻也造成先生與兒子的負擔,更開始阻礙兒子發展青少年應有的獨立性。 -
低潮來襲時該如何調適? 試著透過心情筆記找回正能量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230醫師評估她長時間處於憂鬱、緊張的情緒中,長期下來將不堪負荷,若不調適恐有心理疾病的風險,遂轉介給臨床心理師。臨床心理師潘奕瑄教導李太太覺察情緒與放鬆的技巧,並陪伴她嘗試用不同方式與家人溝通,2個月後,李太太漸漸學會調適壓力的方法,也找到生活與心靈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