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治療
-
2次Ct值大於或等於34將可解隔離 幾乎沒有病毒散播力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66張上淳解釋,包含國外與疾管署昆陽實驗室檢驗數據,台灣115個病人檢體中,能夠培養出病毒個案,核酸鹼測Ct值大多小於27,並且發病日多集中在10天內,如果檢驗Ct值在28以上就幾乎培養不出病毒,僅有少部分可以,檢驗Ct值在33或34以上,就幾乎沒有確診者培養出病毒,不具病毒散布力。 -
鼻過敏釀鼻竇炎膿液充滿眼窩 確診蜂窩性組織炎險失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33台北慈濟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吳秉昇表示,眼窩蜂窩性組織炎最嚴重,很可能是細菌跑到腦部,導致海綿竇感染傷害到視神經,更有失明風險。但如果同楊同學一般,鼻子過敏患者經常鼻塞流鼻水,鼻腔內部腫脹,不太容易區分是鼻竇炎或僅是鼻過敏,如果不能適時妥善獲得治療,病況就有可能越來越嚴重。 -
女童戽斗、齒列不整身心受創 矯正抓準時機事半功倍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3430牙醫師宋慧玲表示,許多孩子從小就有戽斗問題,倘若家長不了解其嚴重性,而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恐增加日後矯正的難度及風險。戽斗常會造成咬字困難,導致口齒不清,影響給人的第一印象;或是因齒列不正造成進食困難,影響發育期的營養吸收。綜觀以上,戽斗、齒列不整對於孩童的身心健康都可能帶來負面影響,父母不得輕忽。 -
走路變慢可能不只是老化! 巴金森症10大警訊要注意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747「大家最熟悉的巴金森症症狀就是顫抖,其次是動作變慢、姿態前傾、步伐變小。」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主任兼臨床神經暨行為醫學中心主任吳瑞美醫師解釋:「有些患者因為動作慢、關節僵硬,可能會先到其他科別就診,最後才發現是巴金森症。」 -
心臟手術後要少喝水?不能運動? 專業醫師為您解答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341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張騏竹表示,只要心臟動過手術,不論手術大小,患者的心臟都會有大小、程度不一的受損,因此,術後首要注意的,是讓心臟的負荷減輕,把心臟負擔降到最低為佳。 -
議員鍾沛君公開肺癌家族病史 這類人應提早做這項篩檢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914鍾沛君粉絲小編則在晚間貼文「很高興向大家報告,鍾沛君手術順利完成,目前已經返回病房休息,意識也已經恢復,但是傷口還在疼痛,也需要一點時間恢復體力,所以請恕她暫時還無法答謝所有的祝福與關心。」 -
40多歲台籍女法國確診自我隔離 回台奔喪申請採檢陽性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69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814例是菲律賓籍30多歲女性移工,去(2020)年12月10日來台工作,持有登機前3日內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至今無症狀。 -
愛吃辣、飲酒、喝熱湯恐釀食道癌 這些不良習慣也要戒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4614這樣特殊的飲食習慣,讓身旁同事親友都在提醒不要吃太辣以及喝太燙,避免食道癌的發生,但因長期下來並無任何不適則不以為意。直到去年開始,汪小姐開始出現想打嗝的症狀,且喉嚨也有些微卡卡緊鎖的感覺,但因恐懼檢查伴隨的不適感,遲遲不敢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