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性病
-
61歲糖尿病婦染流感併發重症 高齡與多重慢性病風險增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873461歲糖尿病女性長期血糖控制不佳,今年1月因肺炎住院,抗生素治療後,病況稍有起色,但2月病情惡化,突發呼吸急促、胸悶,X光顯示右下肺嚴重感染,檢驗報告顯示流感病毒陽性,而感染源疑似是前來探病、已出現咳嗽與流鼻水的家人。 -
夏天眼睛乾澀、畏光、眼屎多 當心乾眼症而非單純感染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6094針對輕微的乾眼症,林秀珍醫師表示,可透過日常熱敷促進瞼板腺油脂分泌,減少淚液蒸發;建議每天熱敷2次、每次10至15分鐘,有助於舒緩不適。此外,也可搭配人工淚液使用,改善眼乾、灼熱、癢感與異物感等典型不適症狀,同時保護眼表、減少摩擦與刺激,預防後續的發炎或傷害。但若需長期點用,應優先選擇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以降低對眼睛的刺激與風險。 -
兔熱病再現!傳染途徑多元 被視為生物恐怖攻擊病原體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5250衛福部疾管署於2025年8月12日公布,一名居住南部的70多歲女性於7月12日開始出現症狀,在沒有接觸動物、未從事戶外活動的情況下,竟確診感染兔熱病,成為台灣自2022年以來首例本土病例。這起神秘的感染案例讓防疫人員感到困惑,也再次提醒民眾對這種罕見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重視。 -
蜂窩性組織炎隱形殺手不容輕忽 9大高風險族群要當心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333前民進黨南投縣黨部執行長曾琮愷因蜂窩性組織炎不敵病魔,於8月10日晚間辞世,享年僅45歲。這位外號「小鋼砲」的政治工作者,生前以敢衝敢說的作風聞名,然而一場看似普通的細菌感染,最終卻奪走了他寶貴的生命。這起不幸事件,再次提醒我們蜂窩性組織炎這個容易被忽視的疾病威脅,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
楊柳來襲防疫3步驟! 裝備齊全、水煮沸及清除孳生源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4619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3)日表示,楊柳颱風來襲,帶來風雨影響家園環境,民眾清理家園時,請落實「裝備要齊全、飲食要注意、清除孳生源」防疫3步驟,如接觸汙水、汙泥,或因環境積水孳生病媒蚊,恐造成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腸道傳染病及登革熱、屈公病等傳染病疫情,請民眾務必做好防疫措施,遠離傳染病。 -
講座報名/眩暈耳鳴反覆惱人? 醫解析成因與保健秘訣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5096耳鳴、眩暈要如何預防與治療?李宏信醫師應財團法人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及財團法人武聖關公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之邀,將於8月23日(六)下午,帶來專題講座「長輩常見耳鼻困擾 耳鳴眩暈與鼻病解析」,分享耳鳴、腦鳴與眩暈的成因、臨床治療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保健與預防重點,提醒民眾愈早就醫、規律治療,才能守護聽力與平衡感。 -
慢性疲勞等於體虛?是身體在求救 3大診斷條件需留意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0531名30歲從事夜班工作的男性因長期作息顛倒、壓力大、飲食重口味又缺乏運動,導致體重逐漸上升,並長期感到疲倦。工作數年後,近日在健康檢查中發現肝指數飆升至100,雖沒有B型肝炎、C型肝炎等,但卻有中度脂肪肝的問題。經過尋求中醫協助,配合治療及調整生活習慣,如:少吃重鹹、睡前3小時不進食等,疲倦感已明顯改善。接下來的目標便是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戒酒與減重,讓身體更輕鬆與舒適。 -
疾管署公布最新疫情! 這2種法定傳染病都與動物有關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826衛福部疾管署公布最新疫情,2種法定傳染病均與動物有關,南部70多歲本國籍女性確診為「兔熱病」;北部50多歲本國籍男性今年4月至大陸新疆旅遊,曾於動物市集接觸羊隻和馬匹,7月初因發燒、寒顫等症狀,至診所就醫,最後因肝指數偏高、發燒及肝脾腫大而住院治療,血液培養確定為「布氏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