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多重慢性病
-
抽取一滴血只要5C.C. 就可探知你有沒有這種疾病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20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張釗監表示,目前許多研究已證實如LDLR、PCSK9等基因,皆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息息相關。研究指出,如果父親或兄弟在55歲前,或是母親或姊妹在65歲前發生冠狀動脈疾病,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就會比一般人高出兩倍以上。 -
85歲老翁打AZ隔日死亡! 莊人祥:個案有多重慢性病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56今(1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國內施打牛津AZ疫苗已97.1萬人次,莫德納疫苗3.75萬人次,總數突破百萬大關,昨(15)日就施打14.97萬人次,能看見各縣市火力全開打疫苗效果,但1名85歲年長者,接種疫苗隔日死亡,具有慢性病史已由法醫相驗,台中傳2例類似案例目前未通報至中央。 -
時隔8個月新冠死亡第8例 部桃護理師婆婆發病隔日殞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12連續4日沒有本土病例,似乎讓許多人小鬆一口氣,今(3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一口氣公布4名本土個案,包含確診即死亡個案(第907例),病毒來源是第863例(10B護理師),此家庭群聚目前有6名感染者,台灣間隔8個多月再增新冠死亡;同時,新增第908例目前疫調確認是第889例接觸者。 -
婦女早發性更年期 60歲後得「這種病」的機率高3倍
兩性關係 / 女人幫3395這項研究是取自澳洲的全國健康調查,分析超過5,100位婦女在1996年至2016年間的健康資訊。研究中,婦女每3年回報是否診斷出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中風、關節炎、骨質疏鬆、哮喘、憂鬱症、焦慮症或乳癌等11項健康問題,經20年追蹤,在2.3%提早進入更年期的婦女中,有逾半數女性罹患多重慢性病,是50至51歲進入更年期婦女的2倍;而到了60歲以後,罹患機率更高達3倍。 -
產後憂鬱「瘦」不了? 產後體雕讓妳「炫腹」變辣媽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5765傑尼斯時尚醫美整形外科院長潘俊豪指出,婦女懷孕後,容易在腰腹和大腿等部位產生脂肪堆積,且因子宮撐大,下腹組織隨之被撐開,導致腹壁肌肉分離、肚皮鬆弛或肚臍凸出變形,而哺乳也會導致乳房下垂、失去彈性,上胸凹陷,甚至乳頭和乳暈變大,這些產後身材走樣的現象,是許多媽咪前來就診的原因。 -
前總統李登輝病逝享耆壽98歲 因吸入性肺炎住院174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543台北榮總今(30)日晚間對外公告,前總統李登輝於同日19時24分,因敗血性休克與全身器官衰竭逝世,享耆壽98歲(民國12年1月15日至民國109年7月30日)。台北榮總副院長黃信彰表示,前總統李登輝因有多重慢性病抵抗力較弱,雖全力救治仍因反覆感染無法挽回。 -
高齡長者快速失能2大主因 醫:腦中風及骨鬆性骨折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118醫師表示,在臨床上,腦中風及骨質疏鬆性骨折,是造成高齡長者快速失能的2大原因。花蓮慈院團隊透過健保資料庫分析發現,心房顫動病人預防腦中風服用的抗凝血劑藥物中,與傳統口服抗凝血劑(Warfarin)相比,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NOAC)能降低病人骨折及骨質疏鬆症的風險。這除了提醒醫師在腦中風預防的藥物選擇上,新型抗凝血劑有較多的優點外,並注意高齡長者在骨折預防以及骨質疏鬆介入的重要性。 -
超高齡社會進逼 專家籲政府推政策試點計畫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623高齡化已是全球趨勢,AMGEN台灣安進藥品有限公司攜手康健人壽和台北市美國商會共同舉辦2019年高齡化社會論壇,邀請各界專家領袖整合政策、醫療、保險、科技等面向觀點,呼籲強化公私部門跨界合作,因應高齡社會所需,靈活推動各項政策試點計畫,累積基礎經驗後,制定全面性的高齡社會總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