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呼吸困難
-
類鼻疽潛伏期最長可達21天! 類鼻疽治療以抗生素為主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771颱風過境,看似風雨停歇、積水消退,但健康風險並未隨之遠離。類鼻疽(Melioidosis)這個疾病名稱,在颱風季節後特別需要我們的關注。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國內累計35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其中2例死亡,提醒大家不能掉以輕心。 -
恐慌症發作擔心快死掉?醫揭13項症狀 專業治療獲成效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3306恐慌症(Panic Disorder)是一種特別的心理疾病,發病若不治療,會持續發作及惡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大申指出,恐慌常常是不可預期的突然發作,而發作前少有徵兆,但是嚴重發作時間都不長,很少超過半小時。恐慌症患者常擔心會隨時發作,發作頻率可能好幾個星期1次,也可能一天好幾次。
-
新冠疫情趨緩比前1週下降36.1% 但重症及死亡仍偏多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747新冠疫情持續下降,上週新冠門急診就診2萬9007人次,比前1週下降36.1%,但重症及死亡病例數仍偏多,疾管署疫調顯示,7月8日至14日新增114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32例本土死亡病例。上週最年輕死亡個案為南部40多歲男性,患有神經系統、心臟等慢性病史,長期臥床,陸續接種6劑新冠疫苗,但是最後1劑是去年2月施打XBB疫苗,並未接種最新JN.1疫苗。 -
上週再添1起新生兒腸病毒死亡! 7月底之前仍在流行期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055上週再添1起新生兒腸病毒死亡個案,為今年第5例新生兒腸病毒死亡。疾管署表示,到7月底之前為新生兒腸病毒流行期間,家長和新生兒醫療照護機構務必提高警覺,應該盡量謝絕訪客,也盡量謝絕親朋好友對新生兒抱抱親親。目前社區腸病毒流行病毒以伊科病毒11型最多,占37%,其次為克沙奇A6型(占20%)、克沙奇A2型(占19%)。羅一鈞表示,2018年5月至7月台灣也曾有過一波新生兒伊科病毒11型疫情,造成7例新生兒伊科病毒11型重症、其中6例死亡。 -
愈老愈孤單?研究揭示晚年孤獨真相 臨終前孤獨感增加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7044社交連結對我們的健康非常重要,它會如何影響一個人臨終時的狀況?《刺胳針健康長壽》(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人孤獨感愈深,生命最後1個月就愈有可能出現焦慮、疼痛等不適症狀。這項研究的結果和過去普遍的認知有些不同。以前大家可能覺得,人們接近生命盡頭時,社交狀況就會一路下滑。但是這次的研究發現,老年人愈接近死亡,他們的社交情況會發生不同的變化。 -
藥物控制不了高血壓? 醫:當心為高醛固酮血症在作怪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042腎上腺皮質醛固酮症(Hyperaldosteronism)又稱高醛固酮血症,是1種相對罕見但重要的內分泌疾病,此疾病是因為腎上腺分泌過多的醛固酮(Aldosterone)所致。醛固酮是調節血壓和電解質平衡的荷爾蒙,過量會引發高血壓和低鉀血症。 -
免疫力強較健康? 異常紅腫、疼痛恐免疫系統太強所致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547說到免疫力,大家的第1個反應大多都是要增強免疫力,免疫力越強越不容易生病,其實不然。雖然免疫力確實是保護我們人體的機制,但當它過度反應,反而會傷害自己,形成2大類問題:過敏反應與自體免疫疾病。所以當我們出現打噴嚏、起紅疹或關節疼痛時,別急著當成小毛病處理,這可能是免疫系統在發出警訊。 -
百歲爺爺成功開「心」! 挺過主動脈剝離手術生死關頭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881百歲爺爺戰勝主動脈剝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外科團隊近期完成一項高難度的急性主動脈剝離手術,成功為一位年屆百歲的病人進行手術治療。醫療團隊運用關鍵的血管吻合技術,有效降低術中出血風險,歷經8小時的奮戰,順利完成手術。病人不僅在極高風險下倖存,術後恢復狀況良好,甚至能以輪椅推著家人一同行走進行復健,創下全台A型主動脈剝離手術最年長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