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際關係
-
孩子憂鬱家長也憂鬱 專家籲照護者要把心理健康放首位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128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說明,在家庭角色分工上,孩子較被動,特別在「情感表達」上,大多是長輩主動關心,青少年通常不太會或不了解如何明確表達內心的不愉快,認為他人應該知道我的情緒,如果他人提問,孩子通常會迂迴或簡短回應,而彼此的解讀意義常不一致。建議讓青少年先了解情緒的分化,包含正負向情緒;家長用引導式問法,像為什麼這麼想、你不快樂的原因是什麼...等,多讓孩子表達,協助他們釐清情緒。 -
中秋節憂鬱症狀恐加重! 醫授憂鬱症患者6大自救方法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717中秋節對於大部份的人而言是團聚的時光,期望與家人和朋友在一起享受假期,共同烤肉賞月,是件美好愉快的事情,但是對患有憂鬱症的明月(化名)而言,隨著中秋節的接近,心情反而更加低落焦慮、變得沒有食慾,空虛疏離的感覺也不斷在腦海中盤旋,覺得自己像處在黑洞中,無力面對外界的事物,甚至不想出門也不想說話,一想到要面對眾親友,就覺得壓力特別大。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楊琇雯醫師將為你說明為何憂鬱症患者在節日來臨時,症狀會出現惡化,以及患者本身又可靠哪些方法自救。 -
15到24歲青少年自殺增6.9% 蔣萬安籲青年多互相傾聽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221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111年與110年相較,全國自殺死亡人數增加202人,增幅為5.6%;其中15到24歲青少年族群增加17人,增幅6.9%,同時自殺死亡仍佔該族群10大死因中第2位,顯示青少年心理健康需持續關注。北市衛生局呼籲透過4個步驟,成為彼此的自殺防治守門人。 -
跟人講話便心跳加速冒冷汗 10分之1兒少有社交焦慮症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315網路上有不少人說自己時常有社交恐懼症,對於需要與人相處互動的環境感到憂慮,不論時間長短,甚至會避免與人講電話,要求用文字對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表示,焦慮症是兒童青少年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之一;過往研究顯示,將近10分之1的兒童青少年有社交焦慮症,而近年來「社恐」這個詞更是在網路上廣泛流傳,指的正是這些深受人際關係壓力所苦的孩子們。 -
年輕人自殺率上升! 免費心理諮商上路 4縣市名額秒殺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330自殺為年輕族群的主要死因之1,衛福部心健司於8月起推動「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初步預算為2880萬,補助15至30歲者每人3次免費諮商,每次1600元。預約情況超乎預期,上路才3周,台北、台中、台南、宜蘭均已滿額。 -
胃食道逆流年輕化! 長期胸悶、胃酸逆流恐增罹癌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213胃食道逆流已成為文明病,據統計,我國盛行率逐年增高,從30年前的2至5%,增加到近年12至16%。邱展賢指出,常見症狀包括喉頭有異物感、胸悶、吞嚥困難、火燒心、嘔酸、慢性咳嗽等。如果胃酸逆流至口腔,則可能出現口腔異味、牙齒敏感、牙齒酸蝕等情況。 -
不是故意的!孩子上課坐不住、有怪聲 是妥瑞氏症惹禍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065眨眼、甩頭、抖動肩膀,外加大聲地清喉嚨,原本健康活潑、就讀小二的小華,這半年來,判若兩人,成為課堂上的搗蛋鬼,不斷發出聲音,坐在椅子上也片刻不得安寧。就醫診治後,確診為「妥瑞氏症」,經過服用藥物,接受諮商,逐漸恢復之前模樣。 -
治療憂鬱症!醫制定個人化策略 找出最適合的改善模式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510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憂鬱症盛行率也逐年攀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表示,憂鬱症發病原因受到個人基因、成長經驗,以及現實生活環境壓力等多重因素影響,在不同人身上表現出不同樣貌,因此需要有不同治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