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超高齡元年!老盟提7大建言 籲立法保障高齡權益

8193
編輯部 整理報導
台灣超高齡元年!老盟提7大建言 籲立法保障高齡權益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召集全台60名NPO領袖共同討論,10日提出「立法保障反老歧視」等7大關鍵政策建言,盼以平等觀點保障高齡權益,取消就業與教育等年齡上限。


2025台灣超高齡元年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提出7大建言


據估全台獨居長者約70萬人,其中6.5萬人為列冊關懷的弱勢獨居老人,衛福部社家署將於明年推出「長輩獨居、不孤獨」新策略,創造更多社會聯繫連結,讓獨居年長者如外界穩定互動,一旦出現風險時,社會資源可及早介入,給予關懷。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今舉辦「2025台灣超高齡元年NPO(非營利組織)高峰記者會」,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理事長方力脩、秘書長張淑卿邀請立院衛環委員會立委黃國昌、王育敏、王正旭、林月琴、陳菁徽,以及衛福部社家署官員,共同發表銀髮福利政策的建議。老盟秘書長張淑卿提出7大建言:


1.國家應有綜合性承諾、健全法律與政策框架,成立行政院層級超高齡辦公室,以平等觀點的高齡權益保障法;及以發展觀點為主、照顧支持為輔的多年期高齡整合性國家級計畫。


2.賦能高齡者,重新想像老化,全面檢修各類法案、立法禁止年齡歧視與廢除年齡限制、建立反歧視專法與救濟管道。此外應跨部會整會建立「反年齡歧視框架」,幫助高齡者規劃自己人生,強化健康自主與終身學習規劃。


3.促進高齡者社會參與及經濟賦權,廢除或修改就業領域的年齡上限規範,並盡速推動「高齡就業保險」、推動技能再培訓與職務再設計,增加雇主聘僱誘因,增加高齡者再就業機會。志工保險也應取消年齡上限,改採風險與能力評估。


4.打造高齡友善環境,保障長者健康人權,支持高齡住宅、友善社區或世代共融社區,透過民間力量助獨居長者檢視及改善居家安全、推廣預防性輔具。建議公共設施融入全齡通用設計概念,及提供需求反應式交通服務和功能性高齡駕駛檢測。


5.縮小數位落差、防詐又防暴,減少高齡者在科技方面的認知落差、提供高齡者數位學習與技能再培訓,並納入防詐騙與防暴意識及教育。


6.提供以長者為中心的整合醫療與照護,主動將75歲以上高風險群納入全人個管服務體系,串聯醫療與長照資源,並提升高齡者健康自主管理意識。


7.建立社區安全獨居支持網絡系統,加強全民獨居安排教育,各級政府則應加強氣候變遷下因應的高齡對應服務,並整合社區照護據點資源、推動偏鄉在宅醫療,建立社區互助,在地陪伴與預警系統。


給予高齡獨居者更完整協助 是老年化社會必須面臨的問題


衛福部社家署代理署長周道君表示,國內約6.5萬名獨居老人屬於弱勢,列冊關懷,而主計總處先前推估全台約70萬名長者獨自居住,而大部分獨居老人擁有不錯的經濟能力,身體健康,且有維持社會參與。但隨著年齡漸長,社會連結變低,逐漸影響健康,如何給予高齡獨居者更完整協助,為老年化社會必須面臨的問題。


周道君指出,不論在歐美或台灣,獨居已是愈來愈普遍的現象,透過穩定且持續的接觸互動,讓長輩「獨居但不孤獨」,甚至在出現風險及狀況時,社福及醫療量能能夠儘速介入,提出關懷。為此,社家署正擬定相關措施,預計明年提出完整作法。


至於高齡定義,周道君指出,依照中華民國法律,「65歲」為公務人員退休年齡,這數字訂於民國45年之間,當時國民平均餘命僅約60歲,但現在卻接近81歲,長者經濟能力及生活特性,都與當年有不同,如何提供高齡者更合適的生活環境,這是政府必須負起的責任。


# 首圖來源/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講座報名/火燒心與吞嚥困難 醫師解析預防與治療方法
▸入秋溫差大血管易收縮 三高患者加強血壓監控防腦中風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