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翁靖祐/台北報導】帶狀皰疹俗稱為「皮蛇」,傳說中圍繞身體長一圈會死亡的疾病,是不是真的如此可怕?答案是或許不到死亡程度,但伴隨的神經痛症狀可能讓生活品質下降至失眠、憂鬱痛不欲生,台灣人一生中發生帶狀疱疹的機率高達33%,常見症狀為紅疹、水泡及神經痛,甚至遺留下神經痛後遺症。
帶狀疱疹由水痘病毒引發 疼痛難耐易致後遺症
周大翔中醫師表示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起源於小時候曾長過水痘,水痘帶狀疱疹會使病毒潛伏在神經系統中,水痘雖然痊癒,但免疫力下降時可能再次激活病毒引發帶狀疱疹。本病主要侵犯神經節及其所支配的皮膚,症狀是身體或臉部單側疼痛的紅疹與水泡,合併患處灼燒、痠麻或刺痛感,常見於軀幹處,其次為臉部,症狀較輕者在1、2週之內可以痊癒,嚴重者發炎反應劇烈,皮膚水泡增多合併膿皰產生,患處神經灼燒疼痛感增強,病人可能伴隨輕微發燒、倦怠感,甚至造成皮膚潰爛壞死且癒合時間較久。
最常見的後遺症為「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患處有脹麻痛感覺持續存在,主因是發病時神經纖維受到皰疹病毒的侵犯,產生不正常的神經衝動並以疼痛表現,若病毒侵犯到運動神經,則會造成該部份的肌肉無力、痲痺等情形。神經痛發作部位常見脊神經節分佈的軀幹部位,偶見三叉神經分佈的頭面部位,嚴重者會影響眼睛、耳朵,造成難以恢復的視力、聽力損傷。
帶狀皰疹不再難治 中醫全階段治療解答痛點
周大翔中醫師提及中醫典籍提到帶狀皰疹稱為「纏腰火丹」、「蛇串瘡」、「蜘蛛瘡」,病機為濕熱火毒蘊結所致,病因為情治不舒、飲食失調、作息失常導致內鬱化熱,毒熱火邪循經絡延伸侵犯,向外刺激肌表,向內循經瀰漫。中醫治療分為處理急性期火熱蘊毒造成的皮膚及神經炎及緩解期的免疫平衡修復及神經症狀後遺症處理。
急性期治療以內服藥物為主,治療方向以清熱解毒、解肌透熱來驅逐病毒造成的炎症反應,緩解期治療需針藥並用,治療方向透過服用藥物提升正氣來強化免疫力,透過針灸緩解循經延伸的神經痛後遺症。
黨參5g,黃耆5g,金銀花3g,蒲公英3g,甘草1g,紅棗1顆剖開,放入300cc水中,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藥方主要透過黨參、黃耆健脾補肺來強化免疫力,金銀花、蒲公英清熱透熱來降低患處肌表神經炎症,保健茶飲適用於帶狀皰疹好發族群於過勞疲倦時保養飲用預防,若已經有初期症狀出現需透過醫師診斷根據個人身體狀態處方用藥才能有效快速有效截斷病勢。
帶狀皰疹後遺症困擾大 中醫穴位與飲食調理有解
帶狀泡疹後遺症伴隨的神經疼痛症狀往往在情緒及壓力過度下疼痛加劇,中醫師周大翔中醫師提供兩穴幫助氣血流通緩解疼痛:
▸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具疏散風邪,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和胃通腸,調經引產等功效,是調整內在氣血重要的穴道,能降低人體對痛覺的敏感性,提升對疼痛的耐受力,單純按壓可以用拇指持續按住合谷穴約 5 秒後鬆開,前後反覆持續20分鐘以上,痛處在左側按左手,右側按右手。
▸內關穴:屬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又屬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具寧心、安神、和胃、寬胸、降逆、止嘔等功效。臨床上也會使用內關穴調節自律神經失調及安定情緒,因內關經絡沿伸主管心胸胃氣血,可以改善胸部、上腹部臟腑機能的氣血平衡,對應於帶狀皰疹經常沿伸至胸外側及脇肋,透過內關穴緩解神經痛療效極佳,單純按壓可以用拇指持續按住內關穴約 5 秒後鬆開,前後反覆持續20分鐘以上,兩手輪流按壓。
周大翔中醫師提醒帶狀皰疹預防重點首重「免疫力調節」,雖然帶狀皰疹可以透過注射疫苗預防,然而曾經得過帶狀皰診病史者、50歲以上者與免疫力低下族群等都屬於罹患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因此保持免疫穩定才能減低病發機率,平日應保持良好作息、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暢,忌菸忌酒,避免刺激性飲食包含兩大類食物:
1.辛辣溫熱食物如辛辣香料、辣椒、薑母鴨、燒酒雞、麻油雞、烤炸等,食後易助火生熱加重發炎反應,可能造成濕熱火毒蘊結加速蔓延
2.肥甘滋膩食物如燒烤肉品、肥肉、甜食、牛奶等,此類滋膩肥甘類食物容易具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溼熱毒邪內蘊不暢,積聚於局部纏綿,甚至久鬱化瘀造成體內整體氣機循環受阻。臨床上疾病發生後透過中西醫整合治療可以加速疾病治療時間及大幅降低後遺症存留。
核稿編輯:陳如頤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愛美又怕痛!美顏針掀起中醫微整潮 悄悄撫平歲月痕跡
▸聰明攝取酸菜魚降低鈉危害 想補充纖維別再把菜丟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