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比常人高出5倍! 老年衰弱症恐讓身體隨時垮掉

3255
陳郁茹 報導
死亡率比常人高出5倍! 老年衰弱症恐讓身體隨時垮掉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醫院常見有些體格偏瘦的老年病患,看似健康尚能自我照顧,只是行動稍慢,有些竟會因泌尿道感染住院治療一週後,喪失走路能力只能臥床,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全程照顧,這就是典型的「老年衰弱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家庭醫學科主任葉孟奇說,臨床上發現,有「衰弱症」的老年人是不良健康後果的高危險群,往往需要較多的健康照護及社會資源使用,比起強健的老人死亡率甚至高達3至5倍。


高齡衰弱症非疾病! 引發原因有多種


「老年衰弱症」不是疾病,而是個臨床表徵!葉孟奇說明,其代表老人家處於1個失衡的健康狀態,如果遭受外界壓力,會比正常老人更難以維持身體的恆定,進而導致後續的失能、跌倒、骨折、住院等不良健康結果的發生,不但會增加整體醫療花費也會加重家庭照顧者的負擔。


葉孟奇指出,造成老年衰弱的原因是多重的,無法以單一問題來解釋,主要可分為內在及外在因子。內在因子例如老化、生理、心理狀態、多重慢性疾病、營養不良、生活習慣等;外在因子則包括社會、經濟、環境等。內在及外在因子會彼此交互作用,而誘發並促使衰弱的發生。


2001年國外學者曾提出5項衰弱臨床表徵,包含「無預期的明顯體重減輕、費力疲憊感、肌握力下降、行走速度變慢、體能活動度低」,若符合3項以上,即認為有衰弱症。研究顯示,衰弱的人在死亡率、住院率、跌倒率、日常生活及行動能力變差的比率等,皆比無衰弱的人高。因此衰弱被認為是失能前的重要表徵,且衰弱的等級越高,其改善的可能性越小,不良預後及死亡的風險也增高。


肌肉減少與高齡衰弱症有關 維持健康習慣是預防關鍵


目前有許多生理機轉被提出與「老年衰弱症」有關,葉孟奇表示,其中「肌肉減少症」被認為與「衰弱」有高度的相關。肌肉質量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不經常使用的肌肉減少的速度會更快,而肌肉質量與強度的衰退,容易影響步態和平衡,進而容易跌倒,造成行動能力下降,促使衰弱速度加速。


葉孟奇提到,許多急、慢性疾病及老化的相關狀況,也都會間接或直接誘發衰弱的產生;衰弱又會更進一步使疾病、肌肉質量及相關情況惡化,導致衰弱老人進入每況愈下的惡性循環。「老年衰弱症」目前尚無標準治療方法,最好是預防是針對有衰弱傾向的老年人及早介入。


葉孟奇強調,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規律的運動或保持動態的生活型態!規律的運動或休閒身體活動,除了可以維持身體的功能之外,也能促進、維持或改善身體的協調與平衡功能,並且減緩「肌肉減少症」的惡化,減少跌倒的機會。同時加上適當的營養、控制慢性疾病、戒菸、保持開朗的心情及多社會參與的活動,如此多管齊下,才能減緩「老年衰弱症」的發生。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無痛血尿恐癌症前兆? 高風險族群應定期做膀胱鏡檢查
▸最新人口推估!2028年人口紅利消失 這時間扶養比1:1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