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近年來部分診所標榜療程可提供「舒眠麻醉」,讓患者「就像睡一場覺」,此說法恐怕混淆視聽,導致民眾容易輕忽麻醉的風險。台灣麻醉醫學會醫師施明宏表示,舒眠麻醉並非醫學上的專有名詞,是坊間診所為降低病人對麻醉的害怕,衍生出的商業用語。
鎮靜麻醉4等級! 依醫療需求調整鎮靜深度
施明宏表示,舒眠麻醉其實就是鎮靜麻醉,大都是從靜脈注射麻醉藥物的麻醉方式。美國麻醉醫學會依病人對刺激疼痛的反應,以及自主呼吸、呼吸道、心血管功能受影響的程度,將鎮靜深度區分為輕度鎮靜、中度鎮靜、重度鎮靜、全身麻醉4個等級:
輕度鎮靜 |
中度鎮靜 |
重度鎮靜 |
全身麻醉 |
|
病人反應 |
正常 |
對於聲音或觸摸有反應 |
對反覆刺激或疼痛有反應 |
無法喚醒, |
自主呼吸 |
不受影響 |
足夠 |
也許足夠 |
經常不足 |
呼吸道 |
不受影響 |
受影響, |
應做處理 |
必須處理 |
心血管功能 |
不受影響 |
可以維持 |
可以維持 |
功能下降 |
施明宏說明,臨床上會依據不同手術需求來調整鎮靜深度,例如無痛胃腸鏡檢查,過程中病人無法喚醒、對疼痛沒有反應,鎮靜深度大約落在重度鎮靜到全身麻醉;醫美的光電治療有熱能,就會調整到中度鎮靜,當病人過度疼痛或灼熱刺激時出現反應,醫師可進而得知以避免傷害。
針對舒眠麻醉常被形容為「就像睡一覺」,施明宏解釋,在各項監測措施都到位的情況下,的確能讓病人舒適度達到最理想的狀態,像是可以自主呼吸、不用插管、術後可縮短甦醒時間、減少喉嚨痛或頭暈嘔吐等好處。但這些所謂「舒眠麻醉」的好處,並不是理所當然,而是需要靠著麻醉專科醫師的把關,才能達成舒適又安全的目標。
鎮靜麻醉過程變數多 4大理由需麻醉醫師時時把關
舒眠麻醉過程中,為何需要麻醉專科醫師嚴格把關?施明宏解析,主要有4大理由:
▲手術過程中需要有麻醉專科醫師隨時監控狀況,舒眠麻醉的安全性才能有保障。(圖/藥害救濟基金會提供)
1.鎮靜麻醉的深度是變動的:臨床上是以病人的身高、體重、年齡先計算出初始的藥物劑量,隨著治療過程中刺激的改變、呼吸心跳會有所變化,藥物劑量可能需要加深或減少,是個時時變動的過程。即使持續給一樣的藥物劑量,鎮靜深度在過程中也會改變,比如病人本來可以自主呼吸,後來可能需要放鼻咽的通氣管來輔助。並非給固定的麻醉藥物劑量,就達到哪種鎮靜深度。
2.劑量相同,麻醉反應因人而異:病人當下的身體狀況、對藥物的反應、對治療的緊張焦慮程度等,都會影響麻醉藥物的效果。同樣體重、年紀、性別的病人,給予相同的麻醉藥物劑量,1個在輕度鎮靜、1個可能到全身麻醉,施明宏也比喻道,「同樣喝一杯酒,每個人醉的程度不盡相同。」即使是同1個人,每次麻醉反應也可能不相同,比如有人第1次做無痛胃腸鏡感覺很舒服,但第2次暈吐反應變大。因此,如何拿捏與即時調整藥物劑量,就是麻醉專科醫師的挑戰與專業。
3.不需插管,更需要監測和應變:以麻醉專科醫師的角度來說,相較於「舒眠麻醉」,插管建立呼吸道的全身麻醉可控性反而高,因為麻醉過程中所有可能影響呼吸道的變數,都在醫師的掌握中;反而是標榜不需插管的「舒眠麻醉」,臨床上絕大多數都達到中度鎮靜以上、甚至全身麻醉的程度,鎮靜程度愈深、病人的呼吸心跳愈受到影響,麻醉專科醫師需要投注更高的注意力來監測與應變。
4.麻醉與手術醫師不可同1人:為提升麻醉的安全性,除了要有適當的儀器設備,隨時監測病人的呼吸、血氧、血壓等數值,更重要是有麻醉專科醫師在場,專責評估用藥劑量、視病人狀況進行調整,危急時甚至需要暫停手術或施以急救。施明宏也提到,「好比不能一邊開車一邊拿手機!」手術醫師就像駕駛,麻醉過程的變動性,就像手機中有許多訊息待回應,1人同時兼顧2件事容易分神,導致事故發生。
門診如有麻醉需求 民眾應主動要求交給麻醉專科醫師執行
麻醉專科醫師不是病人會在門診遇到的醫師,台灣麻醉醫學會指出,大型醫療院所手術或無痛胃腸鏡檢查之前,會有麻醉評估門診,這時可見到麻醉專科醫師;如果是在診所等小型院所,為了麻醉上的安全,民眾應主動要求「由麻醉專科醫師執行」。施明宏也提醒,若診所回應「醫師有麻醉認證」或「有專人處理」,要注意以下狀況:
1.手術醫師有麻醉訓練認證,也不能單獨執行:有些診所醫師聲稱接受過麻醉訓練認證,可執行鎮靜麻醉,但因近年來非麻醉專科醫師執行鎮靜麻醉頻傳意外,衛福部為了維護病人安全,立法規範特定美容醫學手術的全身麻醉或鎮靜麻醉,應有麻醉專科醫師全程在場、親自執行麻醉。僅有輕、中度的鎮靜麻醉,才有條件開放可由受過鎮靜麻醉訓練認證的非麻醉專科醫師來執行,而且執行麻醉和操作手術的醫師,也不能是同1人。
2.麻醉護理師是團隊成員,不能取代麻醉專科醫師:專人處理不代表就是麻醉專科醫師,過去也有院所找俗稱「麻姐」或「麻醉師」的麻醉護理師來負責麻醉。施明宏強調,法規明定麻醉醫療行為必須由醫師執行,麻醉護理師是麻醉團隊的一份子,在醫囑下輔助執行醫療業務,比如在大型醫院手術室,1個麻醉專科醫師需要同時負責3至4間手術室,這時就必須麻醉護理師輔助執行,過程中替麻醉專科醫師隨時緊盯著各個病患的狀況並回報,緊急狀況時可協助抽取不同種類藥物,但仍無法取代麻醉專科醫師的角色。
3.請院方提供麻醉專科醫師的資料:民眾簽署麻醉手術同意書前,除了主動確認是否有麻醉專科醫師,亦可要求院方提供麻醉專科醫師的姓名、證書字號供查詢,這是民眾可行使的權力,也是院方不能迴避的問題。施明宏指出,若該院有麻醉專科醫師,其實很樂意回應;反之若該院不斷推託,極可能並非由麻醉專科醫師執行。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煎蛋適合加菜?這4款推薦你 蛋白質、膳食纖維一起補
▸講座報名/面對精神疾病不再困惑! 心理健康全面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