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騰時代來臨!慎防夏季熱傷害 嬰幼兒症狀嚴重恐奪命

2827
陳郁茹 報導
沸騰時代來臨!慎防夏季熱傷害 嬰幼兒症狀嚴重恐奪命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隨著世界各地氣溫屢創新高,聯合國已宣布地球正式進入「沸騰時代」!當人體在高溫悶熱的環境下,身體散熱機能容易下降,體溫持續上升,恐引發「熱傷害」。台北慈濟醫院兒科加護病房主任邱馨慧特別點名,熱傷害通常好發於嬰幼兒、老年人、本身有慢性疾病或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運動員以及戶外工作者,尤其0至3歲的嬰幼兒因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稍不留意就會致命,家長們務必要多加注意。


熱傷害病程4階段 一旦中暑死亡率達高達8成


夏天氣溫不斷創新高,因熱傷害就醫的人次逐年倍增,邱馨慧表示,夏天悶熱導致大量流汗,若沒有適時補充水分,便容易脫水、電解質不平衡,進而影響身體器官功能。


邱馨慧指出,熱傷害進程快速,程度由輕到重依序為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及中暑4種,症狀從臉部發紅、口乾舌燥開始,若未適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會演變成頭暈、反胃、尿液減少、抽筋、甚至暈厥。當孩子出現冒冷汗、手腳冰冷、意識不清及心跳加速等症狀時,即已進入熱衰竭狀態。


▲熱衰竭與中暑皆屬於熱傷害,但兩者症狀仍有辨別性。(圖/NOW健康製作)


邱馨慧也強調,熱衰竭距離中暑只有一線之隔,熱衰竭的特點為身體摸起來很熱,但手腳濕冷,體溫量測多低於40度;到了中暑程度時,皮膚則呈現發紅乾燙狀態,體溫多高於40度;中暑的死亡率高達3至8成,不可不慎。


當嬰幼兒因為熱傷害就醫時,邱馨慧說明,醫師會透過病史詢問、理學檢查、抽血檢驗等來判斷脫水狀況、電解質是否失衡及身體器官的損害程度;若症狀嚴重,則給予物理性降溫合併大量輸液救急。


孩子出現熱傷害症狀 家長切記處理SOP


針對夏日發生熱傷害該如何舒緩孩子的症狀,邱馨慧提供3點處置方式:


1.轉移至陰涼透風的環境:若環境有空調、風扇可提升散熱效果,同時也要避免人群圍繞造成空氣悶熱不流通。


2.適時補充水分電解質:在孩子一直冒汗時,就必須適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運動飲料或是含少許鹽分的冷開水是很好的選擇;但若孩子非清醒狀態,切勿將水倒入口中,否則易造成吸入性肺炎,增加症狀嚴重性。


3.物理性散熱:去除或解開孩子的衣服,使用冰枕、冰袋、退熱貼,敷貼在後頸、腋下、背脊、關節等處,幫助散熱降溫。


面對傷害,預防重於治療!邱馨慧提醒,進行戶外活動時務必穿著輕便、淺色、透氣、寬鬆的衣服,輔以防曬乳、遮陽帽或陽傘等防曬工具,並隨時補充水分。同時家長需留意孩子的精神活力及排尿狀況,若活動力明顯減退、精神狀況疲憊或是尿量減少,一定要提高警覺,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才能夠避免憾事發生,倘若症狀已嚴重到影響孩童意識,即便體溫量測不到高溫,也必須儘早送醫,及早治療。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眼周4狀況顯老態!3C加速眼周老化 增生療法及早保養
▸眩暈耳鳴同時出現?醫揪常見病因 末梢血循不良恐禍首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