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人力荒降低就醫成本 奇美醫院將試辦在宅急診照護

3565
陳郁茹 報導
緩解人力荒降低就醫成本 奇美醫院將試辦在宅急診照護

【NOW健康 陳郁茹/台南報導】奇美醫院於今(19)日舉辦「2024年在宅急症照護國際研討會」,邀請來自美國、新加坡、日本及國內的專家分享各國推動「在宅急症照護(Hospital at Home)」的寶貴經驗和前瞻性見解。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說明,「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將於2024年7月開始實施,由醫療照護團隊到家裡或機構提供醫療服務,讓因為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而需要抗生素治療的長輩可留在自家或機構裡治療,減少就醫社會成本、避免個案生活照顧中斷。


醫護善用遠距醫療科技 是在宅急診照護成功關鍵


林宏榮指出,隨著人口高齡化,居家醫療需求與日俱增,加上新冠疫情改變民眾就醫習慣,不一定要來醫院住院,在家裡也可以接受如同醫院的治療,「在宅急症照護」儼然成為未來醫療的關鍵趨勢。


美國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麻省總醫院急診醫師Jared Conley表示,醫療人員應適當利用數位科技,如遠端病人監測系統和無線行動應用裝置,是確保在宅急症照護模式成功的關鍵,這些技術使得醫療團隊能夠追蹤病人的健康狀態,即時提供醫療照護措施。


新加坡盛港綜合醫院資深急診顧問Jean Lee分享,該院自2022年4月起試辦在宅急症照護,透過醫師和護理師到宅提供醫院等級的服務。該模式目標在於減輕急性醫院負擔、實現永續的醫療服務,並於2024年4月起成為常規照護模式。


日本小豆畑醫院院長Takeo Azuhata則提到,日本是目前全球高齡化最嚴重的國家,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28%。伴隨高齡化,日本每年高齡者急診就醫量大幅增加,從1995年到2022年成長4倍,佔整體急診量的62%。面對這樣的挑戰,日本政府在多年前就致力於發展在宅醫療,在宅醫療利用率在15年內成長5倍,在宅急症照護將是日本因應高齡化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環。


台灣可望順利發展在宅醫療 各大醫院已搶先進行先導計畫 


奇美醫院整合醫療中心主任黃建程說明,台灣每年約有150多萬的老年人口到急診就醫,其中需要安排住院的老年病人約有100多萬人,而在各大醫學中心,大約有20%的病人會花超過2天的時間在急診等待病床。然而,急診的環境不但擁擠和吵雜也缺乏隱私,在身體、心靈還有經濟都是很沉重的負擔,於是有很多病人和家屬希望可以返家治療,但很多的老人一旦回家,礙於行動不便因素,想再度就醫相當困難,病況容易惡化,讓老人和家屬們相當掙扎,醫護人員也十分不安。


健保署今年7月將啟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針對居家個案、機構住民及部分急診病人,提供肺炎、泌尿道感染及軟組織感染的在宅急症照護服務。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余尚儒認為,此一創新模式結合了醫師訪視、護理訪視、遠距診療及遠距監測等服務,可望有效降低不必要的急診就醫及住院,同時大幅節省病人自付費用,對弱勢族群助益更大。


台灣已有不少醫療院所進行相關的先導計畫,初步成果相當令人鼓舞!未來透過制度化的推動,在宅急症照護有機會成為常規模式。余尚儒也提醒,推動「在宅急症照護」過程仍有賴醫療、長照、資通訊產業的協力,打造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性照護。


# 首圖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癌症連42年居首 新冠肺炎降至第6位
▸硒含量不足加速老化、形成免疫障礙 醫揭正確補充方式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