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連珮妤/新北報導】隨著醫學科技發展,影像醫學檢查應用頻繁,其中對比劑在臨床用途非常廣泛,是疾病診斷的利器,常應用於電腦斷層、核磁造影、血管攝影以及尿路攝影等影像醫學檢查,但若是檢查時出現對比劑滲漏情形,將對人體軟組織或神經血管造成傷害。對此,台北慈濟醫院影像醫學部團隊透過「新型無線對比注射機」,結合醫療資訊系統監測注射壓力值,成功降低對比劑滲漏率,明顯優於全國平均值,成效顯著。
對比劑滲漏嚴重恐引發腔室症候群 這些族群都應特別留意
對比劑俗稱顯影劑,是1種進行影像檢查時所使用的藥劑,可用來增強病灶及組織結構的對比,讓醫師在診斷時能更清楚確認病灶的位置、大小,達到精準治療的目的。對比劑主要採靜脈注射,一旦發生滲漏,對比劑會從靜脈血管流出至血管外,病患可能會出現紅腫、疼痛、水泡,甚至腔室症候群等症狀。
影像醫學部許元昱主任說明,一般10至20毫升的小量滲漏會由人體自行吸收,但也可能出現軟組織反覆發炎。若是有50毫升以上的大量滲漏,會使皮下組織壓力增加,進而引起神經血管壓迫,導致組織壞死,也就是腔室症候群,可能需要手術治療。而血管管徑細、管壁薄以及血管下沉都容易產生滲漏風險,其中長者、先天血管管徑細者、罹患慢性病或化療導致血管硬化者都是危險族群。
北慈進行量化分析對比劑注射壓力值 滲透率改善成效彰
根據中華放射醫學會及國外文獻報告統計,平均對比劑滲漏率為0.1%至1.2%,即最少每1,000人中有1人有滲漏風險,而對比劑滲漏與注射壓力值息息相關,注射壓力值指的是對比劑打入血管時,在血管內所產生的壓力,依注射部位、流速、劑量以及病人狀況各有不同上限,若是超過發生滲漏的風險增加,有鑑於此,降低對比劑滲漏率成為全國醫療院所重視的目標。
台北慈濟醫院平均每年約40,754人接受電腦斷層與核磁造影檢查,其中約44%需要注射對比劑,而為預防對比劑滲漏、降低滲漏機率,影像醫學部引進新型無線對比注射機,不僅設有壓力值警訊系統,更有暫停裝置,若注射壓力值過高,護理師與放射師可及時調整流速或暫停注射。
同時,團隊也建置醫療高風險註記資訊系統,即時提供病人相關資訊,包括年齡、過敏史、慢性病史等,當醫事人員發現病人不符合對比劑注射標準時,能及時與醫師確認是否繼續執行,確保病人安全。此外,團隊也進行了進一步的改善措施,針對上述高風險病人進行量化分析,將經常注射部位依年齡層與風險評估設定壓力值上限,以利放射師確保病人適合的注射壓力值。
除了數據分析外,團隊也加強檢查人員的教育訓練,自2020年執行改善措施後,4年來平均年度滲漏率下降至0.04%以下,與國內外統計數據相比,明顯低於平均值。許元昱主任表示,未來也將持續落實高風險對比劑注射個案分析,期待達到零滲漏率的目標,保障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
# 首圖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台大醫院醫療本業結餘降至第18名 吳明賢院長說明原因
▸久站、久坐小心靜脈曲張! 醫傳授醫用輔助襪挑選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