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曉彤/台北報導】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今國內長照2.0政策邁入第8年,是否將精進政策制度,成為外界議論焦點。衛福部近日公布台灣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現全國社區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為7.99%,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表示,失智症是長期照顧的關鍵疾病,了解台灣老年人口的失智症原因、年齡、類別、現況等,都將有助於作為台灣討論與長照相關議題時可參考的科學資訊。
台灣失智盛行率高於全球? 專家:應納入其他指標參考
根據衛福部公布台灣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現全國社區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為7.99%,且調查中發現,國人失智症類型分布前3名依序為,阿茲海默型失智症(Alzheimer’s disease)占56.88%;血管型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占22.91%及巴金森氏症失智症(Parkinson disease dementia, PDD)占7.12%。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傅中玲表示,65歲以上的社區老年人中,患有失智症的比例達到7.99%,這與2011年的調查數據8.04%大致相符。若忽略研究方法間的差異,可以看到,雖然從2011年的老年人口比例10.6%增至2023年的18.34%,老年人口有所增加,但失智症的盛行率並未見上升,因此實際是略有下降。根據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的估算,全球約有4700萬失智症患者,占全球老年人口約5%,顯示台灣的失智症盛行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特約醫師王培寧則認為,從此次研究中可得知,台灣65歲以上人群中失智症的盛行率為7.99%,與全球範圍內多數國家相較,此數值位於中等水平,既非太高,也未至於低於平均。需要注意的是,高盛行率本質上是一種相對數值,必須要與那些在醫療品質、經濟水準以及平均壽命等指標上與台灣接近的國家進行對比。否則,若與那些平均壽命較短、居民難以活到失智症的高發病年齡段(80歲以上)的國家相比,其盛行率自然也會顯得偏低。
如何降低失智症發生率? 從12種風險因子先預防
《刺胳針》雜誌在2020年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約40%的失智症案例可歸因於12種風險因子,包括:低教育程度、聽力下降、創傷性腦損傷、高血壓、過度飲酒、肥胖、吸菸、憂鬱症、社交隔離、體力活動不足、糖尿病以及空氣污染等。積極管理這些風險因子,應能降低失智症的盛行率。
王培寧提到,失智症盛行率的下降並非僅與預防措施的效果有關,還與該症的死亡率、患者的平均存活期以及老年人口年齡分布的比例密切相關。例如,歐美一些國家在過去幾年中,失智症盛行率呈現下降趨勢,當時的推論是這可能與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年時期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病管理改善有關。然而,近期這一趨勢似乎又轉為持平或稍微上升,這可能與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失智症照護的改善、患者存活時間的延長有關。不過做好預防工作,是可降低失智症的發生率。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運動風切恐引起眼睛乾澀不適? 醫曝乾眼症治療2方向
▸【下班聊健康】不想毛手毛腳!除毛大小事專家解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