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連慧婷/台北報導】不少人在冬天更容易出現胃痛、吐酸水等不舒服的感覺,根據醫學研究指出,冬季更容易發生消化性潰瘍。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超音波室主任楊建華醫師提醒大家,消化性潰瘍不算罕見,若長期忽略,更可能導致潰瘍出血、胃或十二指腸穿孔或阻塞,因此應重視平日生活習慣養成,及早預防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是什麼? 常見2大種類與差異1次了解
消化性潰瘍主要指食道、胃、十二指腸的黏膜受胃酸腐蝕產生的黏膜受損,據聯安健檢資料庫統計2018年至2022年間共32,046位有做胃鏡的受檢者發現,有將近10%的人患有消化性潰瘍,比例不算低。而消化性潰瘍中,以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最為民眾熟悉,然而,兩者所產生的症狀與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民眾可透過進食後開始產生疼痛的時間點與身體感受等差異去做初步判斷。
胃潰瘍主要會是在進食後30至60分鐘,開始出現不適,進食後會加倍疼痛,而疼痛的位置大多位於上腹部,且容易出現燒灼感、噁心反胃、腹部悶脹、吐酸水等症狀。相較於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則會發生在空腹的時候,尤其在深夜更容易發作,一旦進食之後,通常都能緩解疼痛,而疼痛的位置也一樣會位於上腹部,並會出現與胃潰瘍相同的症狀。
▲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差異如上。(資料來源/楊建華醫師提供;圖/NOW健康製作)
暴飲暴食、壓力大都是關鍵因素! 造成消化性潰瘍的原因有這些
楊建華表示,導致消化性潰瘍的原因主要可分為內在與外在2大面向:
▸1.內在因素
(1)胃黏膜抵抗力不足:黏膜局部缺血或上皮再生能力不好,導致黏膜受損。
(2)胃酸分泌過多、胃蛋白酶分泌過量
▸2.外在因素
(1)飲食習慣不佳:暴飲暴食、飲食不定時抑或是喜歡刺激性食物,如辣的食物、咖啡等,都容易傷腸胃。
(2)藥物影響:有些藥物,如非類固醇的抗發炎止痛藥、阿斯匹靈等都容易破壞腸胃黏膜。
(3)壓力過大、情緒不穩:當身體面臨壓力狀況時,胃酸會分泌較多,也就可能引發消化性潰瘍。
(4)幽門桿菌:若胃部有幽門桿菌的存在,便容易導致胃部慢性發炎並造成潰瘍,因此有幽門桿菌者應盡早治療。
擔心有消化性潰瘍? 胃鏡檢查協助精準評估
如何釐清自己的上消化道不適是否為消化性潰瘍造成?楊建華表示,最直接的方法即是胃鏡檢查,透過內視鏡直接確認,如果發現有病灶,也可進行切片篩檢或止血治療。
40歲的林先生是科技業主管,平常因生活忙碌、壓力大,所以三餐常常不定時也不定量,又常喝咖啡、飲酒,甚至有抽菸習慣,因過去並無潰瘍病史,故從沒想過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然而某天卻突然感覺上腹不舒服,也沒什麼胃口,經過一段時間症狀都沒減輕,於是在公司安排下,到醫院進行完整的全身健康檢查,才發現原來林先生有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並合併幽門桿菌感染。
後續林先生依照楊建華醫師的建議,除了進行幽門桿菌的殺菌治療外,更積極調整生活習慣,戒菸戒酒外,也練習飲食定時定量,並且開始規律運動,第2年回診時,林先生潰瘍狀況消失,也不再有腸胃不適的狀況。
楊建華提醒,透過內視鏡了解自己腸胃狀況、積極改善現有的消化性潰瘍很重要,但更不要忘記,飲食習慣、生活作息以及壓力狀態皆會影響腸道健康,唯有檢查、調整生活習慣雙管齊下,才是「腸」保健康的不二法門。
核稿編輯:陳珍妮
更多NOW健康報導
▸試管為何不成功? AI智能基因檢測掌握3關鍵助妳好孕
▸晚期甲狀腺癌友問:我還能活多久? 醫師鼓勵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