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即將到來,千萬別讓沉默的殺手「骨質疏鬆症」扼殺媽媽的美麗!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黃兆山表示,多數人在發生骨折前並不知道自身已罹患骨鬆,建議50歲以上停經婦女等高風險族群,或有「駝矮痛」症狀時,一定要透過專業的DXA骨密度檢測掌握骨骼健康,若出現骨密度過低的情況,應立即與醫師討論後續治療與照護計畫,絕不可輕忽。
國人髖部骨折發生率居亞洲之冠 一旦發生恐扼殺晚年安寧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骨鬆患者也逐年增加,骨鬆為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導致骨骼脆弱、骨量減少或骨密度下降,尤其是女性在停經後,因雌性激素分泌急速降低,骨質流失速度會迅速上升,由於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加上「駝矮痛」與老化的症狀類似,往往要等到骨折發生後就醫才驚覺自身骨密度過低,確診骨質疏鬆症。
根據調查顯示,骨鬆為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之一,台灣髖部骨折發生率更是亞洲區第一名,骨鬆性骨折一旦發生,當髖部骨折後造成臀部的疼痛而無法移動,以致長期臥床,甚至容易產生褥瘡、肺炎、尿道炎、靜脈炎、營養不良、憂鬱症等等症狀,嚴重可能造成未來生活品質降低與失能臥床風險等後果,且髖關節骨折發生後,1年的死亡率更高達22%。此外,骨質疏鬆性骨折1年內,約有45% 年長者會再次骨折,且二度骨折將導致死亡風險增加,家中若有罹患骨鬆的長輩,不可不多加注意。
骨鬆不是老年人的專利!黃兆山透露,曾有1名約50歲女性帶著婆婆就醫治療骨鬆,在醫師提醒也為風險族群後,一併進行骨密度檢測,檢測完才知道自己的骨密度T值竟然低於-3.0,比已確診骨鬆的婆婆還低!他也提醒大家,「老化並非骨鬆唯一的風險因子,若是患有內分泌疾病,例:糖尿病、甲狀腺亢進等,或長期使用類固醇,也有極高的可能導致骨鬆,不可不慎。」
高危險群要掌握骨質密度 建議及早接受DXA檢測
根據 2023 年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若骨質疏鬆症患者符合下述其中1個條件,則為極高骨折風險族群:
▸1.骨密度T值低於-3.0。
▸2.最近12個月內發生骨鬆性骨折。
▸3.接受骨質疏鬆症治療中仍發生骨折。
▸4.有多發性骨鬆性骨折。
▸5.有在服用會造成骨質流失的藥物並發生骨折,例如長期使用類固醇的病人發生骨折。
▸6.跌倒風險高或有傷害性跌倒病史的患者。
▸7.FRAX®骨折風險極高患者,如 10 年主要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30%、髖關節骨折風險>4.5%。
民眾如果是骨鬆高風險族群,醫師建議及早進行DXA檢測,查看是否有骨密度過低的情況。據悉,DXA骨密度檢測全名為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透過低能量X光照射能準確的測量出骨密度數值,當檢測結果骨密度T值小於-2.5即可診斷為骨質疏鬆症,T 值低於-3.0則為極高骨折風險族群,為臨床診斷的主要依據,另外,檢測完成後醫師會依據代表骨密度的T值給予治療或是飲食生活建議,除了可篩檢診斷外,也能評估患者10年內發生骨折的風險。
▲DXA骨密度檢測全名為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可透過低能量X光照射能準確的測量出骨密度數值,為臨床診斷骨鬆的主要依據。(圖/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提供)
骨鬆性骨折的後果嚴重且不可逆,故骨鬆患者接受妥善治療顯得至關重要,目前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可分為2大類,促骨生成藥物與抗骨流失藥物。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戴大為說明,「根據 2020 年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學會 (AACE) 骨質疏鬆症治療指引」建議,骨鬆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可優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以快速提升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風險。
孫翠鳳任骨鬆防治親善大使 籲民眾照顧骨骼健康
台灣明華園戲劇總團首席孫翠鳳長期擔任骨質疏鬆症防治公益代言人及親善大使,且她也是骨鬆患者的家屬。孫翠鳳分享,婆婆晚年常常全身多處疼痛,在當時的年代僅能到診所施打止痛針,最後每日都需要施打2針才能勉強維持正常生活,直到去大醫院檢查才發現罹患骨鬆,當時若能及早檢測發現並妥善治療,便能舒緩婆婆晚年的不適。
最後,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與孫翠鳳攜手共同呼籲民眾,「骨質疏鬆症沒有顯著症狀,因此更應該謹慎為自己與家人留意,及早檢測並積極治療。」隨著母親節將至,提醒民眾要關心自己及身邊長輩的健康狀況,避免更多因骨鬆導致骨折的憾事發生。
更多NOW健康報導
▸心臟血管健康3大疾病治療 專科醫師教你如何正確用藥
▸【全台護心大串聯】心絞痛、高血壓、高血脂講座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