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游庭語/新竹報導】A先生的太太:「醫生,我先生這3個月以來小中風3次了,做過很多檢查都說沒有問題……」;B小妹的父親:「我的女兒心臟從小就被說有破洞,之前都沒什麼不舒服,但是最近體檢好像心臟擴大了……」;C女士:「我最近爬樓梯愈來愈喘,覺得吸不到氣,有醫生說我瓣膜狹窄……」;D小姐:「有醫生說我心臟瓣膜繩子斷掉,可是我覺得沒有什麼不舒服耶,除了吃利尿劑很不方便之外啦,真的要手術嗎……」在心臟血管內科的診間裡,上述這些病人都接受過「心臟超音波」的檢查,但轉述超音波檢查結果尋求第2意見的同時,語氣中透露更多的是不安的心情與不知從何處襲來的恐懼。
看得見才安心 3D立體心臟超音波清楚呈現
新竹臺大分院心臟血管內科黃冠智醫師說明,心臟超音波因為沒有輻射、不需要常規注射顯影劑,是心臟醫學影像中,最常被用來了解心臟腔室大小形態、收縮力、瓣膜開合功能的檢查。然而,傳統2D的黑白灰階影像不容易使病人理解,一旦被告知心臟超音波有異常,病人往往就會「提心」吊膽好一陣子。加上2D超音波在解釋上往往摻雜著操作人員的主觀想法,因此病人也常常會有「換了1家醫院做,怎麼心臟超音波結果差這麼多」的感覺。
▲黃冠智醫師表示3D立體心臟超音波可以呈現跳動中的心臟結構,能讓病人充分了解自己心臟的病況,也方便醫師說明治療計畫。(圖/新竹臺大分院提供)
黃冠智說明,「破洞」、「繩子斷掉」、「狹窄」等,這些醫師平時用來溝通覺得稀鬆平常的詞彙,對病人來說卻是難以承受之重。由於無法想像自己的心臟有什麼缺損,再加上「不知道要如何被治療」的不確定感,如此一來造成的心理壓力往往十分巨大。3D立體心臟超音波可以呈現跳動中的心臟結構,讓病人看得見、看得懂自己的病灶,也更方便醫師說明接下來的治療計畫,就好比是醫師拿著「客製化的專屬於自己的心臟模型」來解說自己的病情。
幫助釐清病因 評估治療方式
A先生正值壯年,是家裡的經濟支柱,卻在短時間內經歷著反覆的小中風,家中氣氛一時間愁雲慘霧。經過檢查後,發現是「開放性卵圓孔(PFO)」並且有由右向左的分流,在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接受卵圓孔關閉器置放術後,終於擺脫反覆小中風的陰霾。
B小妹從小就知道心房中膈缺損(ASD),卻有別於常見的單孔缺損, B小妹的心房中膈上,大大小小共計有12個洞,是臨床上發生率4%的多孔篩狀缺損(fenestrated ASD)。經過仔細評估後,心臟團隊小心地把導絲穿過最中間的缺損,只用了1個專用的關閉器就治療所有的小洞。
C女士是風濕性心臟病的患者,二尖瓣膜的2片葉片由於發炎沾黏打不開,瓣膜開口縮成漏斗狀,使得左心房的血液無法順利流入左心室,進而導致鬱血性心臟衰竭。經心臟團隊以氣球擴張術(PTMV)治療後,整個人覺得輕鬆很多。
D小姐因為外側乳突肌接到二尖瓣膜後葉之腱索斷裂,導致葉片失去支撐而外翻,無法有效閉合造成嚴重的閉鎖不全,經由外科醫師手術修補後,不必再承受口服利尿劑所帶來的不方便。
消除資訊不對等 醫病決策共享追求精準醫療
台灣的醫療環境愈來愈尊重病人的自主權,醫病決策共享是目前的趨勢。然而心臟疾病事關重大,每一步決定都可能事關生死,病人往往無法獨自與醫師做出決定,常常需要徵詢家人朋友的意見。
「這個3D影片可以用手機錄影下來喔,回去才方便和家人討論。」黃冠智醫師表示,這是他在病人需要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候,最常跟病人說的1句話。 不論是接受外科開心手術或是使用導管的方式來治療心臟疾病,都必須考量到病人的身體承受度。因此病人當前的治療選擇,在未來是否會造成治療其他心臟疾病時的不方便,也必須納入考慮。
比如說A先生接受了卵圓孔關閉器的治療,隨著年紀的增長,未來可能會需要治療像是心房顫動的心律不整,若是在一開始選擇了尺寸過大的關閉器,則可能會造成未來心律不整電燒治療的困擾。透過3D立體心臟超音波的精準量測,心臟團隊可以保留足夠的心房中膈上較薄的部位,即使A先生未來需要接受電燒治療也可以順利執行。
C女士所接受的二尖瓣膜狹窄氣球擴張術,在過去風濕性心臟病盛行時已然是很成熟的技術,但所使用的氣球大小的選擇,是術後是否會造成瓣環損傷或是造成新的二尖瓣膜閉鎖不全的關鍵。而這一點,3D立體心臟超音波也可以提供精準的測量。
黃冠智醫師呼籲,除非是有急迫性的心臟疾病治療,病人在選擇治療方式時,都應當充分了解自己心臟的病況,接受心臟醫療團隊的整體評估。良好的3D立體心臟超音波可以減少訊息傳遞的失真,不僅可以協助病人和家人的討論,也是多專科跨團隊討論時,避免雞同鴨講的重要工具。現代醫療講求團隊合作,結合精準3D立體影像,造福更廣大的民眾,為病人創建健康人生。
更多NOW健康報導
▸飼養保育類寵物注意! 因死亡、逃脫未通報將依法開罰
▸護髮素、髮膜、髮油差在哪? 護髮產品用錯等於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