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30張影像揪瘜肉阻大腸癌 AI瘜肉偵測獲TFDA許可

2268
葉立斌 報導
每秒30張影像揪瘜肉阻大腸癌 AI瘜肉偵測獲TFDA許可
▲台大醫院與國泰綜合醫院以及提供AI醫療影像解決方案的雲象科技,3方合推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以每秒30張的影像辨識能力偵測腸道並標示瘜肉。(圖/台大醫院提供)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日劇《白色巨塔》裡的一句名言:「醫生是人,不是神。」道出醫師也可能犯錯。國內1年有1.7萬人診斷出大腸癌。大腸鏡檢查是提早找出大腸瘜肉,降低大腸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但有時因器材或是醫師經驗等狀況,可能有少數瘜肉難以第一時間找到,特別是扁平或凹陷型態的瘜肉,因而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由台大醫院與國泰綜合醫院以及提供AI醫療影像解決方案的雲象科技,合作推出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以每秒30張的影像辨識能力偵測腸道並標示瘜肉,即使是肉眼不易察覺的扁平或凹陷型瘜肉,也可揪出。這套偵測系統獲得衛福部TFDA醫材許可,加入打擊國人癌症之首「大腸癌」防治工作,未來AI也會投入輔助,加強大腸鏡檢查效能,提升大腸癌篩檢品質。


▲記者會上展示透過AI偵測到扁平或凹陷型,用傳統方式較不易發現的大腸瘜肉。(圖/台大醫院提供)


大腸癌向來是我國常見癌症之一,已故歌手余苑綺年僅30歲便因大腸癌驟逝。國外研究,做大腸鏡時,腺瘤偵測率每提升1%,將可降低鏡檢後發生大腸癌風險高達3%之多;可見早期發現對於防治大腸癌相當重要。但該如何避免因醫師的體力、經驗等因素造成遺漏,便是一大課題。AI科技將可輔佐醫師偵測大腸瘜肉,即使是較為難觀察的扁平型或凹陷型瘜肉,也能發現。


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洪志聖表示,由於現行大腸鏡檢查仰賴醫師肉眼、臨床經驗,但因人體腸道彎曲,有些微小瘜肉受到腸道轉彎或角度影響,亦或病人清腸不夠徹底,導致醫師可能不易判讀病灶。考量國內對大腸癌的篩檢需求增加,未來醫師執行大腸鏡檢查時若搭配此AI系統,即可憑藉系統同步以每秒30張的影像辨識能力偵測腸道並標示出瘜肉,即時、有效判讀大腸鏡檢查影像,以提升診療品質進而造福病人。


為驗證AI輔助篩檢能提高大腸鏡瘜肉偵測率,目前雲象科技與台大醫院、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新光醫院正進行跨院區的隨機分派臨床試驗前瞻計畫。雲象科技表示,運用AI影像輔助系統以提升追蹤大腸鏡之鏡檢品質,是雲象投注大腸癌篩檢的第一步,有效減少病灶遺漏並縮短醫師診斷病灶的時間,即使是較難辨識的病灶都能揪出,解決醫師間偵測診斷能力的落差等痛點。雲象運用AI持續精進,未來也朝向病灶偵測與診斷分類、自動化分析盲腸到達率、大腸鏡報告輔助系統、數位病理診斷與風險分層等,從預防、臨床、改善預後,提供以人工智慧驅動之篩檢生態系。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暨綜合診療部主任邱瀚模表示,50歲以上成年人中,每千人有2至3人有大腸癌卻沒有症狀。需仰賴大腸鏡找出早期病徵並立即治療,減少大腸癌發生與死亡。(圖/台大醫院提供)


針對未來的AI輔助大腸癌診治,雲象科技執行長葉肇元表示,未來的目標是降低資料收集的障礙,以加速、擴大AI的研發與應用;同時建議政府,英協助推廣 AI 並鼓勵導入廣大臨床與篩檢場域,真正提升大腸鏡篩檢效能,吸引軟硬體業者、醫療單位投入,壯大生態系,也讓民眾更直接從醫療AI科技的進步受惠。


「即時大腸鏡瘜肉自動偵測 aetherAI Endo」能即時自動偵測大腸鏡瘜肉,將病灶位置清楚框出,並有聲音警示,準確率高達95.8%,小於0.2秒低延遲以及低錯誤警示率。這些優點將降低消化內科、大腸直腸外科與健檢單位醫師施行鏡檢時的負擔。同時安裝相當簡便,適用於多數的大腸鏡,且機器體積小,隨裝即得,簡便立即可用,模型及資料加密綁定單一硬體,也能夠大幅降低外洩風險,確保資訊安全。


▲雲象科技執行長葉肇元表示,未來的目標是降低資料收集的障礙,以加速、擴大AI的研發與應用。(圖/台大醫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講座報名/長輩經常睡不好? 心理師親授一夜好眠撇步
▸「血壓高」不等於「高血壓」! 醫曝6原則遠離高血壓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