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根據健保大數據顯示,2017年心臟血管支架置放術件數達4.3萬件,8成患者年紀超過55歲,專家表示,近年來,接受心血管支架置換術患者年齡層明顯下降,與抽菸、肥胖與不當飲食等因素有關。
一旦血管阻塞7成以上 就必須考慮侵入性治療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治療冠心病以藥物為主,約一半病患症狀獲得緩解,一旦血管阻塞7成以上,藥物無法控制症狀,就必須考慮侵入性治療,包括:置入心血管支架、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冠狀動脈主要供應心臟血液,若冠狀動脈血管狹窄,血液無法流通,就會影響心臟供氧,組織呈現缺氧,嚴重時血管阻塞,引發心肌梗塞,需緊急施以「經皮冠狀動脈擴張術(PTCA)」植入冠狀動脈血管支架。
健保大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105家醫院(需設置心臟科、外科)執行心臟血管支架置放術,件數達4.3萬件。
▲血管支架的健保給付名稱是「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可分裸金屬支架、塗藥血管支架、全吸收式生物模架,健保全額給付裸金屬支架。(圖/截取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858期)
金屬裸支架又可分為 球囊擴張式與自張式支架
血管支架的健保給付名稱是「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可分裸金屬支架、塗藥血管支架、全吸收式生物模架,健保全額給付裸金屬支架,塗藥血管支架由民眾自付差額。至於生物模架,則不在給付範圍。
食藥署表示,金屬裸支架包含球囊擴張式、自張式支架,前者是利用球囊的擴張,將其上的血管支架撐開,讓支架停留在狹窄處後,再將球囊內的液體抽掉,將球囊導管退出。
至於自張式支架,則利用材料的記憶特性,將之輸送到狹窄處時,把支架外的保護鞘移除,讓它自行張開、固定在血管壁。不管是哪一種金屬支架,在術後1到3個月就會被血管內膜包覆,成為身體的一部分。
塗藥支架外層塗抹含藥聚合物 降低細胞增生與再狹窄機率
在塗藥支架方面,支架外層塗抹含藥聚合物,在植入部位緩慢釋放,常見的藥物有艾諾莉茉斯(Everolimus)、西羅莫司(Sir limus)及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以抑制附近的血管細胞增生、降低血管再狹窄的機率。
食藥署提醒,血管支架可改善血管狹窄,但也有風險,例如:支架錯位、變形、再狹窄,或是感染、出血、過敏休克、死亡等併發症。此外,使用塗藥支架,需考量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
隨著年紀增長,血管彈性因而變差,加上飲食西化及肥胖等問題,讓國人血管硬化日趨嚴重,王宗道醫師提醒,血管狹窄患者務必規律用藥,並需積極戒菸、控制體重,才能避免急重症風險。